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杨逍文
新能源充电桩够用不?我省未来有何打算?广场舞、改装车“炸街”等噪音扰民行为,咋处理?
9月29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会议聚焦“环境保护”,10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有关问题开展询问。
副省长刘玉江,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应考”,回答提问。
会上,省人民*府副省长刘玉江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刘金山的询问。
“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高于国家目标30天。”刘玉江介绍,全省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占比高于国家目标6.2个百分点,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省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
高标准建设沿*复合型生态廊道多公里,绿化造林11.5万亩;推进丹江口库区石漠化治理和干渠生态廊道完善提升,营造水源区生态林17.47万亩,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
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基本完成,全省累计修复矿山43.4万亩,与自然保护区重叠的宗采矿权全部退出。
环境质量改善不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如何破局?
我省下一步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特别是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什么安排?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吴文毅询问。
王仲田回答,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我省将重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加快调整优化“四大结构”,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落后产能淘汰、煤炭总量消减、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大宗货物“公转铁”。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继续抓好“七控”措施落实;加强联防联控,科学精准施策,通过绩效分级、预测预警、应急减排等措施,减少重污染天气。
实施“四水同治”,建设美丽河湖,修复退化湿地,不断提高Ⅰ-Ⅲ类水体比例;抓好贾鲁河、安阳河等重点河流治理,严控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污染;确保全省5个省级、个县级、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全部达到%。
对农用地按照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加强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污染地块监管名录,实施部门联动监管;严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数量少、距离远、维护不到位怎么办?
我省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在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什么安排?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省能源局局长刘文生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王新民的询问。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充电站座,公共充电桩超过6.27万个,开发了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和“中原智充”手机APP。”刘文生表示,我省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群众充电不方便。
刘文生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规划建设一批充换电示范站,力争年底实现县域全覆盖;全面推进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实现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全覆盖;依托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和中原智充手机APP,搭建覆盖全省的智能充电服务网络,提高充电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咋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如何促进?
我省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鸣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郜秀菊询问。
朱鸣介绍,今年上半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5.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0.3%。
下一步统筹“去、改、转、增、搬”综合施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办法,严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大力实施“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转型升级、提质发展。
聚焦新能源汽车等7个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施“高精尖技术抢滩、高性能新品占先、高能级群链提升、高质量企业倍增、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效能金融助力”工程,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发展。聚焦氢能与储能等6个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实现“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
推动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和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确保年全面完成搬迁改造任务。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系统不完善,混收混运现象普遍存在怎么解?
我省下一步在加快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什么安排?会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赵庚辰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张晓林询问。
“我省已建成运行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万吨,省辖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赵庚辰介绍,全省建成运行6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37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垃圾6.5万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已覆盖万户。
赵庚辰表示,“十四五”期间再谋划新建污水处理厂30余座,新增能力万吨/日以上。加快在建2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普查、检测、改造。
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最大限度解决“混装混运”和“先分后混”的问题。积极引入科技赋能,探索机器智能分拣,简化居民前端分类环节。
争取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十四五”末全省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以上。各地建成集中处置为主、分散处置为辅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相匹配的收运体系,日处理能力达到吨以上。
广场舞、机动车轰鸣“炸街”等噪声污染如何解决?
省生态环境部门、省公安机关将如何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解决噪声扰民问题?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省公安厅副厅长李明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新中的询问。
王仲田介绍,省生态环境厅将建立健全工业噪声排污许可制度,制定噪声排放控制地方标准。年建成郑州市社会生活噪声监测网络,年建成全省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例行督察和日常监督执法,依法查处广场舞、夜间露天卡拉OK、机动车轰鸣“炸街”等噪声扰民行为,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警示作用,推动《噪声法》有效落实。
省公安厅副厅长李明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接噪声扰民求助类警情8.34万起,办理“制造噪声干扰正常生活”行*案件34起,现场查处机动车禁鸣区鸣喇叭起、摩托车噪音等各类违法11.08万起。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依托辖区实际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准噪声污染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行业,做到有的放矢,主动配合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加大巡查力度,对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大音量的行为进行劝导管理。
同时,对新增加的“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乱鸣笛、乱拉警报、摩托车飙车”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李明表示:“我们将加大新装备、新设备建设投入,增加科技化信息化含量,加强动态分析检测,精准查处机动车噪音污染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