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言
自“移动医疗元年”算起,中国医疗的数字化之路已走过十年。
过去十年多间,面对中国医疗领域的难题,数字医疗从业者们以破题者的姿态入局,时而在资本加持下高歌猛进、时而在市场质疑中遭遇寒冬,一路高唱“冰与火之歌”。
与之相伴,从年7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到年4月《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再到年11月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策坚冰层层融解,数字医疗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心。
图/中国数字医疗发展历程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今年4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靴子落地,数字医疗回归严肃医疗本质,行业挥别草莽。
大浪淘沙,此间从业者们逐步完成蜕变,走出了独特的商业路径——以微医为例,作为以“严肃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数字医疗平台,其从以预约挂号、在线医院形态,发展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并探索出联动医保、医药的“数字健共体”,成为打通“三医”并建立HMO(健康管护组织)体系的数字化平台。
不难看出,在数字化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从业者针对医、药、保领域的痛点,提供了基于各自商业逻辑的解决方案,藉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同时,疫情暴发让医生、患者陡然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亦加速这一医疗数字化进程。
现在,我国医改步入新阶段,正全面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此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激发并运用数字医疗优势,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健康服务公平可及的目标,是时代交给微医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的新命题。
互联网+医疗:从缓解“看病难”起步
数字医疗的兴起,源于其在解决传统医疗体系难题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均,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民众“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根据《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约3.7医院中,占比仅9%医院承担了60%的诊疗压力。患者跨区域就医现象普遍,大医院人山人海,小医院门可罗雀。
图/医院诊疗量占比来源/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而互联网技术能够消除时空阻隔,提高医疗资源的流动性和医疗服务效率,有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这成为数字医疗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契机。
回过头看,行业以数字化破解以上难题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打破医疗资源垄断、优化就医服务流程为主。创于年的微医前身“挂号网”,帮助医疗机构将挂号窗口外移是其中代表。
第二阶段,新医改背景下,数字医疗开始融入诊疗、处方流转、医保支付等医疗核心,旨在放大医疗资源效益和提升医疗体系效能。标志性事件是医院——医院的建立,开创在线处方、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等诸多先河,“互联网+医疗健康”业态形成。
在此过程中,《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策出台,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叠加新冠疫情催化,数字医疗完成从“备选项”到“必选项”的转变。
当然,医院、聚焦在线医疗服务的数字医疗平台也快速成长。微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