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1—9月,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9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亿元、同比增长4.5%,比全省平均增幅3.3%高1.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市州中排位列第1位。
第一产业增加值稳中有增,并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在疫情和特大暴雨影响之下,全市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特色产业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较快,这份沉甸甸的成绩来之不易的同时,更显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确保农业不减产、供给不断档、农民不减收上花的大力气。
中国藏茶村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
立足优势打响“雅字号”招牌
近日,在天全县思经镇润兆鲟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搅拌机等机械传来阵阵轰鸣声,几十名工人加紧施工,工程现场井然有序。
天全冷水鱼现代农业园以思经镇润兆鲟业有限公司一期亩冷水鱼养殖基地为园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10余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形成了0亩集养殖、加工、休闲于一体的冷水鱼产业园区,在天全县构建起“一核心多组团”的产业布局。
二期项目占地亩,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润兆鲟业有限公司产业的示范、提升和带动作用,促进冷水鱼产业做大做强。
“天全县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于今年4月纳入全省的星级园区培育体系,整个项目共涉及16个子项目。目前已完工两个,整个园区创建工作所涉及的项目预计在11月底基本完成,个别项目扫尾工作将在12月初完成。”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委委员彭继林说。
加强天全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提升是我市高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其中一部分。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雅字号”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梯次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园区建设,加强雨城区藏茶现代农业园区、天全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对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补短板、强弱项,抓好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无独有偶,在距离天全冷水鱼现代农业园60多公里以外的雨城区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茶园里随处可见拿着茶树修剪机开展冬季修剪的人员,为明年开春能够有更多枝头萌芽做好准备。
1.03万亩连片标准化茶园是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的基础。近年来,由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中国藏茶村、中国藏茶城等组成的方圆12.78平方公里的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正在不断壮大。
今年以来,该园区建设工作狠抓一个组织体系、一项基础网络、一套利益联结机制、一块“雅安藏茶”金字招牌、一支社会化服务队伍,促进园区内农业生产要素更加集中,产业化集群更加明显,品牌化更加突出,示范带动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雨城区、天全县、宝兴县三个县(区)列入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县(区),总共65个子项目,其中需要施工的项目44个,目前已开工39个、开工率88.64%。省级财*资金已拨付.2万元、资金拨付率12.07%。
高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我市今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发展摘硕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市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速快的一个缩影。
天全县冷水鱼养殖喜获丰收
持续推进稳住群众“钱袋子”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8月的特大暴雨影响,给全市农业农村造成严重损失。对此,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危机中寻找破解之法:及时出台应对之策,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灾后复产的重大战役中,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农业发展支撑性工作,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力争今年农民收入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在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巩固提升产业脱贫成果,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高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策划和实施一批农业重大项目等方面下足功夫,力促第一产业增速大幅提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我市抓好春管春播,确保夏粮丰收,抓好灾后农业生产确保秋粮丰收,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基础。统筹抓好鲜活农产品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保障基地建设。
同时,持续壮大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加快培育现代农业“5+3”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生猪生产,抓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恢复发展,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策研究、项目建设、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截至9月底,生猪存栏达到93万头,全市累计生猪出栏76.32万头,其中第三季度出栏26.5万头(行业统计),同比去年第三季度增长69.8%。
7月3日,新希望集团投资建设的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第一期工程在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正式开工建设。按照新希望规划,将在柑子村种猪项目中投资约3.25亿元,设计规模为头母猪,年出栏30万头仔猪,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9月6日,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石棉大型猪场项目在栗子坪乡孟获村开工建设,预计年6月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建成后可存栏能繁母猪1.5万头,年产仔猪30万头。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将大力促进我市生猪养殖产业化发展,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较快,特色产业也在稳定增长。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目前,我市建成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73万亩,产量.8万吨,同比增长3.6%;产值95.61亿元,同比增长4.3%。
本报记者郑雨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