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启示录:为什么铁血首相俾斯麦不是海*迷?
一般而言,历史学家把俾斯麦在1890年的退休视为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转折点。从那一年起,德国抛弃了以联俄为中心的 三皇同盟 ,开始向范围更广的 世界*策 进
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资料图) 一般而言,历史学家把俾斯麦在1890年的退休视为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转折点。从那一年起,德国抛弃了以联俄为中心的 三皇同盟 ,开始向范围更广的 世界*策 进*,与英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则因大海*建设的兴起而陷入对立。最终,正是与英俄两国关系的恶化加快了德国走向大战的步伐,并最终导致了第二帝国的崩溃。 然而,使柏林有能力追逐 阳光下的土地 、并在海陆两个方向同时与英俄两强对抗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恰恰是在俾斯麦任内打下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俾斯麦没有像后来的威廉二世一样变成海*迷?从1871年到1890年,德国是如何在没有一支强大海*的情况下,持续强化自己的国力并确保外部安全的? 首先来看德国统一之际的欧洲格局。在拿破仑战争后的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Pax of Britannia)时代,英法俄普奥五强在大陆上的力量分布趋于均衡,这种均衡使得各国更倾向于以协调而不是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利益分歧,欧洲也得以在1815年之后,保持总体和平超过半世纪之久。然而,1870-71年普鲁士在对法战争中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胜利,它在其他列强来得及作出反应之前就完成了统一。现在,中欧核心区域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口总量、经济潜力和*事实力高达周边其他国家两倍的 巨型中等强国 ,颠覆了多极格局,也造成了欧洲体系的重新洗牌。 作为新国家的缔造者和德国外交路线的制订人,俾斯麦窥见了统一带来的震荡:在五强势力均衡的年代,各国更重视彼此的动机;但因为德国现在已经拥有了高出周边国家一截的工业能力和陆上*力,其他国家关注的重点将是这种硬实力可能给自己造成的危害。无论德国怎样韬光养晦、做出善意表态,它都不可能回到1870年之前 闷声大发财 的状态了。而德国本身的地理位置相当不利 它的世仇和主要安全威胁法国盘踞在卧榻之侧,英国和俄国两个侧翼大国则有机会从东西两侧包围中欧,使柏林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个中情境,恰如俾斯麦早年的慨叹: 世间堂皇之物 每每与堕落天使相仿:华丽但欠和平,计划及努力卓越然不得成功,骄傲却又忧郁。
健美比赛后台:工作人员帮抹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