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析2013年前后,典型地区的农业产业化
TUhjnbcbe - 2023/6/13 20:50:00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16566.html

(一)山东省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支农现状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起者,其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融资体系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基本构建了合作性金融、*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三位一体”,金融市场发挥一定作用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年,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结合一号文件精神和本省农村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实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两年攻坚计划,明确提出用两年时间促进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在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深化银保支农合作以及支农金融规模上实现较大突破,支持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1、完善制度设计,形成金融支农合力。

立足农业大省实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履行基层央行职责新的切入点,年5月组织召开山东省金融系统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各级人民银行实施“一把手”工程,用两年时间在山东省实现“三个突破”(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深化银保支农合作、扩大支农金融规模)的工作目标。

2、加强组织推动,健全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工作机制。

推动山东12市、59县成立由人民银行、金融办、财*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跨部门领导小组,建立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联席会议制度,搭建*银农交流平台。山东财*出资万元发起设立互保基金,启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充分发挥货币信贷*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将金融机构支持现代农业情况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再贷款、再贴现等有机结合,将支农信贷*策导向效果评估与“两管理、两综合”和地方奖补*策等挂钩,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3、加快金融创新,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与支农产品体系。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改进信贷管理*策,累计新推出农村产权抵押、产业链融资等7大类巧授信余额96.8亿元。年,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类个涉农信贷产品,

4、深化银保合作,完善支农风险分担机制。

推动地方*府和金融机构创新与保险公司的协作方式,拓展“贷款+保险”模式。截至年末,7地市推出银保合作支农创新产品,如东营市对经济作物保费给予50%补贴的试点,创新推出了“*府+银行+保险+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模式;德州、济宁、滨州等地开办了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贷款利率和保险费率配套下调,银行与保险机构按比例分摊贷款本金损失。

在人行济南分行的积极推动下,山东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力度逐步加大。年末,山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5亿元,同比增长20.7%,高于同期涉农贷款增速6.2个百分点,其中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均同比增长近九成。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积极性显著提高,农业贷款、农业保险提前一年在县域实现全覆盖。

(二)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支农现状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促进河南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作用,坚持科学管理、合理调配限额,实现了“农民得利、农企壮大、机构增盈、粮食增产、*府满意”多方共赢的局面。

1、强化科学管理与激励约束,引导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

(1)科学调配限额,为建设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提供资金。

(2)扶优限劣,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策的引导作用。一是试点开展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评估。从发展性、规范性、服务性三方面开展定量定性评估,做好支农再贷款资金的优化配置工作。二是结合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工作,强化支农再贷款正向激励作用,起到奖优抑劣的效果。

(3)建立支农再贷款支农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支农再贷款为切入点,以创建支农示范园区为平台,通过复制、推广典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有效降低“三农”贷款利率,缓解“融资难’夕、“融资贵”问题。

2、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1)支持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年,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开展了创建“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活动,以支农再贷款等为激励措施,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亿元,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高于人民币贷款增速4.7个百分点。

(2)支持信贷扶贫,扶贫开发工作初见成效。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金融支持。年,共向贫困县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7亿元。

(3)助力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培育,涉农“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运用支农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扶持当地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的涉农类“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年,累计向对“小巨人”企业提供融资培育支持的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6亿元,引导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高于全部贷款增幅3.2个百分点。

3、深入推进支农再贷款效果评估,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下一步,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效果评估,评估结果除作为对金融机构发放、收回以及增加支农再贷款的依据外,还将作为调配限额的依据,进一步提高*策透明度,促使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使支农再贷款切实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支农现状

黑龙江作为粮食主产区,素有“中国大粮仓”之美誉,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占居重要位置。年4月,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为探索创新与粮食总产持续增长、“两大平原”现代农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体系,黑龙江省金融部门持续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着力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倾力支持全省稳粮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

1、把握春耕备耕和秋粮收购等重要时期,集中加强资金供给力度。

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缓解受灾农户贷款偿还压力。年春耕备耕生产信贷投入.7亿元,占同期全部新增贷款的83.1%。进入11月,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积极落实*策性粮食收购*策,及时足额供应收购资金,11,12月投放秋粮收购贷款亿元,同比多投放.3亿元,有效满足了粮食生产周期稳定循环的资金需求。年,黑龙江战胜春涝低温、特大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8亿斤,比上年增加48.5亿斤,增长4.2%,实现“十连增”,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地位。

2、充分满足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年,黑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推广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大型农机具、粮补资金抵(质)押贷款,“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贷款,农民创业就业贷款等七大类22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贷款余额.4亿元,同比增长79.8%;累计受益农户.5万户,累计受益企业24.1万户。年涉农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50%0年全省现代农业建设保持良好势头,田间综合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2.7%,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粮食产业做大做强。

3、抓好农村支付结算和信用体系等涉农服务环节,着力营造良好便利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年末,黑龙江农村地区累计布放ATM机台,同比增长25.4%,POS机2.08万台,同比增长41.0%,电话POS机3.7万台,同比增长12.3%,农民不出村便可办理多种金融业务,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较快,年末,全省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中.7万农户获得贷款支持,全省首家县级信用信息中心在克山县成立,形成了以县域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具有龙江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在“建三江”和“九三”两大垦区各增设一个县级国库,国库“支付结算服务部”业务范围辐射垦区所有金融机构,极大地改善了农业金融服务环境。

4、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下一阶段,黑龙江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一行三会”和黑龙江省*府拟出台《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方案》,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与黑龙江金融办、黑龙江省发改委联合制定的《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也将出台实施,《办法》中将要求全省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力争实现业务全覆盖。此外,黑龙江省将深入开展银农对接、“一县一品”金融创新、各项支农*策有机结合等活动,进一步推动粮食增产和“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2013年前后,典型地区的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