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春霞
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其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和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年的2.50降至2.45,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已连续13年领先城镇居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从全国不同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0%和5.3%,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1.0和0.3个百分点,也快于东部地区。
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城乡居民收入比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是可喜的变化。但城乡、不同区域、行业以及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未来仍须在多方面发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农村居民收入无论是名义增长率还是实际增长率都高于城镇,这个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多年来,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城乡居民差距是长期存在的,这也是近些年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发力领域。改革目的旨在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之达到相对均衡发展的状态。
同时,冯文猛分析认为,促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主要得益于这些年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一是通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和现代化经营方式来帮助农村农民实现更多的农业经营收入。
二是这些年不断鼓励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民在当地创业就业兼业、多渠道拓宽收入增长来源奠定了基础。
三是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养老设施等方面投入,为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也使得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农民自身来说,这些年农民自身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参与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了农村更好地发展和农民收入更快地增长。”冯文猛表示。
此外,冯文猛指出,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比还有2.45倍,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因此,仍要坚持进一步推进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力促产业兴旺以及持续对乡村环境改造提升等,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从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精准脱贫战略以来,我国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一直在缩小,原因主要是扶贫*策、“三农”扶持*策以及中西部优先发展*策的效果。但即使如此,目前,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因此,乡村要赶上城市、中西部赶上东部,还有一定的困难。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西部地区第一、二产业比重相对高一些,其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加之中、西部地区能源和劳动力丰富优势,从而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此外,有些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日益显现。而东部城市化率高,第三产业占比高,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再加上东部能源、土地、劳动力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居民收入。
同时,周天勇分析认为,缩小城乡、不同区域、行业、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员通过到高收入地方创业就业来增加收入,人员流动出来以后,其本地的劳动生产率就会相应地提高,也会带来收入的提高。
二是鼓励发展经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保、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服务水平,多为困难群体提供廉租房、社会救助等帮扶,真正把他们的生活费用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