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寿光崛起的奥秘吉林农村报
TUhjnbcbe - 2023/5/11 21:37:00

谈及山东寿光,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大名,尤其是农业行业的更是如雷贯耳,因为它简直成了“中国蔬菜”的代名词,一说“寿光蔬菜”,几乎无人不知。

一些朋友可能感到纳闷,寿光市只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凭什么能被称为“中国菜都”呢?

5月15日至5月20日,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了“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主题调研采访活动,5天的时间,笔者随采访团一起进大棚、访专家、听数据、看成果,对寿光蝶变有了初步了解。

循着它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菜都”崛起背后存在的秘密?

人人都是“农艺师”,科技支撑作用凸显

三元朱村村民王同利正在侍弄他的大棚,“现在的大棚,寿命长,保温好,即使零下25摄氏度,棚内作物也能照常生长。”

自年三元朱村诞生了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在王同利的记忆里,父亲侍弄第一代大棚时,还要生炉子。短短20年,他们研发成功了四代蔬菜大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经过多年发展,寿光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冬暖式大棚发展到40万个,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多元,占纯收入的近一半。

科技创新让寿光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组织培养、生物防治、让蔬菜喝牛奶、臭氧抗菌增肥、无土栽培等新招层出不穷,科技让农民鼓起了口袋、也富了脑袋。

“我看清楚了,这是得了细菌性缘枯病,你前期用药太猛,把*瓜叶子都给打板了。”说这话的是72岁的高级农艺师朱振华,足不出户,坐在寿光市农业局电脑前,通过网络给稻田镇菜农何金柱的*瓜看病。“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能接诊例。”寿光目前有14位这样的蔬菜医生,他们每天通过视频为菜农指点迷津,把脉开方。

寿光市先后开发建设了大棚实时气象系统、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数据系统,“信息大篷车”经常开到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去信息和科技。菜农何金柱说:“现在信息灵通了,世界变小了,赚钱更容易了。”

科技推广让许多农民成了专家。果农刘成德有寿光“桃王”之称,他的“一边倒”树型栽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一般桃树最多亩产斤左右,而“一边倒”技术培育出来的桃树亩产量达至1万斤。加上反季节,价格也卖得好。刘成德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果农,他说,“我是搞科研的”。

在寿光,10万农民拥有绿色证书,多名农民成为科技专家,多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7%。

打造“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正迈入全面推进、全面实施的关键节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打造“人才引擎”,激活“一池春水”,努力为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近年来,寿光市聚焦靶向引才、蔬菜搭台、*策留才,激励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汇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高效设施农业等前沿领域,深入调研摸排更新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策“四张清单”,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53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推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12家“国字号”平台落地,吸引余名高层次人才与企业进行项目技术对接,推荐申报入选农业领域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34人。目前,全市自主培育蔬菜新品种个,年繁育种苗17亿株。

整合全市农业教学资源,实施“十百千万”蔬菜标准化大培训,探索“企业订单、机构列单、群众选单、*府买单”的培训模式,轮训农民30万人。依托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开设40门农业课程,编写19本“寿光特色”农学教材,自主培育各级乡村之星81人、农村电商人才余人。建立名农技专家组成的“农业人才师资库”,实行“导师帮带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人、农技推广人才人。推动建设省乡村振兴示范站25处、省级农民培育实训示范基地2处、省农科驿站6家,实现农民就近培训,提升致富技能。

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蔬菜种业发展*策》《关于支持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打造国际蔬菜种业人才聚集区的七条措施》等专项人才*策17个,以*策红利释放人才活力。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落实基层人才安居工程、大学生生活补贴等*策。深化提升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探索“县招镇用”“学费代偿”“直评直聘”等模式,吸引名镇村卫生专业人才、名中小学教师人才扎根一线,名获评乡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

蔬菜入“云”,智慧管理平台绘制产业全景

卖菜只需扫码,一部手机把蔬菜交易接入“云端”,从菜园到餐桌实现可视化追溯,在菜园子和菜篮子之间搭建起数字桥梁,为全域企业农民精准画像,对蔬菜种植精准定位,绘制了寿光蔬菜产业全景。

“有了这个电子记账本真是太好了,再也不用揣着本子到处跑,卖菜的交易信息、合作社老板和收货商都能看到,对账方便多了。”日前,在潍坊寿光市尧店蔬菜专业合作社内,蔬菜种植户徐井亮对建行潍坊寿光支行客户经理小李说道。

徐井亮口中的“电子记账本”,是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蔬菜交易终端系统”的电子记账本功能。在蔬菜种植户在电子记账本页面点击“交易查看”后,刚刚完成的那笔交易的所有信息一应俱全。

同样是在寿光,纪台镇蔬菜种植户徐中彩刚把斤*瓜送进蔬菜合作社院内称完重,新开的建行账户就收到了菜款。这样的快捷,归功于“蔬菜交易终端”的智慧秤:通过人脸识别确认种植户的身份信息,在系统中记录菜的重量,合作社老板只需要动动手指,就把菜款支付了,将原本需要三五天的支付时间,缩短到了几分钟内。

而在手机上接入“智慧农场”应用后,寿光很多蔬菜大棚种植户将大棚内的放风机、补光灯、喷雾机都连在自己的手机上,通过遥控指挥,就能将浇水、补光、通风自动完成。

不管是电子记账本、智慧秤,还是智慧农场,都来自于去年9月上线的“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这是建行山东省分行聚焦蔬菜产业需求,积极建设的一个集智慧农业、大棚管理、远程监控、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

这一模式目前已被成功复制到“京沪菜篮子”临沂兰陵、聊城莘县等地,真正将建设银行金融服务有机嵌入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将金融活水引入阡陌田间,推动了服务重心下沉农村市场,为农业智慧化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板。

制定行业标准,勇攀产业“高地”

寿光蔬菜的市场开拓之路并非一路凯歌。前几年,日本、欧盟等地大幅提高农产品检测标准,给寿光蔬菜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突围?寿光把突破口瞄准了“标准化”生产。

“稍有疏忽松懈,甚至一两户出现一点问题,就有可能给寿光蔬菜这个品牌带来恶劣影响。”寿光市副市长林立星说。

在标准化的大旗下,寿光蔬菜的每一步前行都如履薄冰。年8月24日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动员大会”,年初有奖举报高*剧*农药经营等系列措施,推出了大棚“准建制”、基地档案化管理、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杜绝高*剧*农药在蔬菜主产区经营,进一步强化了田间地头的蔬菜质量监管……

在寿光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一间实验室里,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对采集来的蔬菜样品进行检验。据了解,他们每个月都要检验多个样品。“品牌是寿光农业的生命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我们不敢马虎。”一名技术员说。

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寿光还在全国率先开发使用蔬菜“新一代身份证”——蔬菜质量安全

1
查看完整版本: 寿光崛起的奥秘吉林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