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常设展览方案目录
TUhjnbcbe - 2023/5/8 22:39:00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常设展览方案目录

(一)主题思想

(二)设计原则

(三)方案大纲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华夏之光”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科技与生活”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挑战与未来”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室内公共空间展示方案大纲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1.展厅概述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为3-10岁儿童设置,展示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科技内容,注重儿童和家长的互动,让儿童在展览和游戏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的主要目标对象是学龄前和小学中低年级儿童,即3-10岁,其行为和心理特点等与其他人群明显不同,须着重切合他们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因此,除遵循常设展览通行的设计原则外,还要满足以下特殊要求:


  (1)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类型、不同知识基础儿童的需要,教育内容多层次,表达方式多样化,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在展览和教育活动中都能获得独特的体验。


  (2)既要重视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应促进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3)展览主题、展示内容、表现形式和环境氛围要突出儿童特色,使儿童有归属感,并利于激发他们乐于幻想的创造性潜质。


  (4)为了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管理,充分保障儿童安全,将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参与的项目大致分类组合。


  (5)重视陪同家长的作用,鼓励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为携带低龄幼儿参观的家长设置亲子互动区,提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友好环境,并普及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

2.设计思路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依据中国科技馆理念,围绕常设展览主题,针对主要目标对象,提出以下四方面的设计思路:

1鼓励儿童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启迪创新思维、激发科学兴趣,培养与他人以及自然友好相处的意识。

2以当代中国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反映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同时适当表现人类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等科技问题和多元性的世界文化。

3以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采用以游戏化、探究式互动参与为主的多样化展教形式,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

4以儿童成长和发展为本,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由内向外、由近及远逐步拓展的认知过程,从认识自己、体验生活、亲近自然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展览和教育活动,以促进他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3.展区主题及内容描述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采取主题展开方式,拟设以下六个主题展区:

主题1.七彩生活

主题2.了解自己

主题3.安全岛

主题4.山林王国

主题5.科学城堡

主题6.表演活动场

(1)展区主题1七彩生活

该主题围绕儿童身边的生活,设计参与性活动或角色扮演游戏,使儿童体验构成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并了解其中蕴含的简单科学道理,提高动手能力、锻炼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规则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该主题拟按照“欢乐农庄”、“建筑工地”、“艺术厅”、“工作坊”四个分主题展开。

a.欢乐农庄

构建卡通风格的农庄场景,儿童在这里可参与简单的农作劳动和互动式游戏,熟悉农家生活并感受其中的乐趣;同时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懂得日常的衣食物品是经过很多劳动换来的,有助于树立尊重劳动、崇尚节约的意识。

b.建筑工地

设置一处建筑工地,提供施工图、各种大型建筑积木材料以及小推车、滑轮组、吊车等各种建筑工具,儿童可以根据图纸搭建多种风格的建筑,如爱斯基摩人雪屋、中国民居、亭子、拱桥等。儿童通过参与搭建活动,认识简单的建筑结构,了解建筑材料和机械的用途,可锻炼视图建构能力,培养分工合作意识。

c.艺术厅

采用科技手段和互动参与方式,让儿童初步了解音乐、美术、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一些科学要素(如:节奏、音色、投影视图、色彩混合等),为儿童提供接触艺术、增强艺术感受力的环境,以及发挥想象力、体验艺术创作乐趣的机会。

d.工作坊

集中设置各种形式的手工制作、装配活动、益智玩具等,为儿童提供“做”中“学”的环境,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2)展区主题2了解自己

该主题旨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构成、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协调工作,掌握一些基本的营养和健康知识,了解运动对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树立珍爱生命、注重健康的思想。

该主题拟按照“认识人体”、“健康体魄”两个分主题展开。

a.认识人体

通过游戏互动、感官体验等形式,介绍人体的心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内容和五官、骨骼、肌肉等基本知识,让儿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特征、重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浅显的生理卫生知识,增强爱护身体的意识。

b.健康体魄

通过一些测试游戏和参与互动活动,使儿童了解合理营养、适量运动、良好生活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培养健康观念,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⑶展区主题3:安全岛

该主题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使儿童知道一些灾害的特点,学会避险逃生的方法;掌握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强化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了解节约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树立环保、节约的观念。

该主题拟按照“避灾体验”、“安全演练”、“环保卫士”三个分主题展开。

a.避灾体验

设置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体验项目,通过模拟体验使儿童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建立防灾、避灾的意识。

b.安全演练

采用模型、虚拟演示和情境体验结合的方式,从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两方面展开。通过模拟演练、互动游戏等,学会报警、求助、逃生的方法,使儿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c.环保卫士

让儿童了解乱扔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节约和循环利用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树立环保、节约的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⑷展区主题4:山林王国

该主题设置卡通式的山林场景并有水系贯穿其中,通过参与互动性的探索活动,借助科技手段生动地表现一些动植物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介绍与水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科学观念。

该主题拟按照“森林探秘”、“戏水湾”两个分主题展开。

a.森林探秘

儿童通过多种参与互动方式,识别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观察动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鼓励儿童观察自然,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和兴趣。

b.戏水湾

在模拟河道上设有多处演示性和参与性项目,表现水的性质和人类对水的利用。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一些与水相关的科学概念,如沉浮、容积、密度等。

⑸展区主题5:科学城堡

设置一座充满科学奇妙和趣味现象的城堡,由多种科技手段和攀爬项目组合而成,通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科学内涵的活动,让儿童感受科学的乐趣,领略科学的奥秘,激发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培养儿童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⑹展区主题6:表演活动场

设有表演剧场并配置数套表演场景,进行科学剧、小实验、科学小魔术等互动表演;还可开展多种题材的游戏和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和交往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教育活动

(1)展项参与过程的教育指导。在制作类、拼装搭建类、科学探究类活动中,尽量发挥家长对儿童的辅导作用,辅导员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教育。

(2)主题展区现场教育活动。对展览内容进行拓展、提炼和开发,由辅导员在展区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国际港”展区可开展“扬帆远航去南极”等多种角色扮演、分工协作的游戏活动;“山林王国”展区可开展“向动物学本领”等游戏活动。

(3)专题教育活动。利用展厅内的表演、活动场所,开展有专人主持,观众可参与互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包括:表演类(情景剧、科普剧等)、竞赛类(知识问答、制作比赛等)、讨论类(专题讲座、家长论坛等)、科学实验类等。

(4)与学校科学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活动。结合小学中低年级课程内容,整合展览资源,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

(5)会员制系列教育活动。分别设儿童会员、家庭会员等,定期公布针对会员的活动计划,除组织参加专题、专场教育活动外,还可扩展、延伸至馆外。

“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方案大纲

1.展厅概述

在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而科学发现是其中最耀眼的光辉,正因为科学发现这道“亮丽风景”的出现,给人类的探索活动赋予了伟大的意义,科学探索的过程是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过程。

为此,“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将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观众体会科学探索与发现带来的乐趣,激发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意识。

2.设计思路

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常设展览中,“探索与发现”主题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探索与发现的历程,使观众受到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启迪;第二,为公众提供一个进行探索与发现的科学实践场所,使参观者走近科学、参与科学、融入科学,体会探索与发现过程中的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我们采取将二者结合的设计思路,并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展览规划设计,使观众在感受科学精神、思想、方法熏陶的同时,进行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从中受到启迪、体会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1)框架搭建及主题提炼

紧扣“探索与发现”主题,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方面为主线,进行展览框架的搭建和展览主题的提炼。

对宇宙、地球的演化规律,对生命、物质的本质特性以及对声、光、电、运动等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着更高的文明发展。基于新馆常设展览的总体规划以及本展厅的展览规模,在本期展览中我们只选取人类科学探索活动中的七个侧面进行展示,构成“探索与发现”展厅的七个主题展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命,正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生命的存在,给这个蓝色的星球带来了无限生机,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内容。从血液循环学说到DNA结构的发现,人类正逐步从本质上认识生命。由此设置主题“生命之秘”。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运动着的物质世界里。从原子论的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到牛胰岛素的合成,使人类对物质本质的探索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牛顿运动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使人类探究从物体的简单运动到星际的运行规律成为现实。由此设置主题“物质之妙”和“运动之律”。

声、光、电等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客观现象,对这些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人类探索活动的重要内容。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规律,才会使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由此设置主题“声音之韵”、“光影之绚”和“电磁之趣”

在人类探索活动中,数学是最有力的工具,罗格·培根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作用:“没有数学,科学就无法理解,无以廓清,无法传授和无法学习。”由此设置主题“数理之魅”,专门展示使人类具有理性思维的“数学”。

七个主题归纳如下:

主题1:生命之秘

主题2:物质之妙主题3:运动之律主题4:声音之韵主题5:光影之绚主题6:电磁之趣主题7:数理之魅

(2)主题展区设计原则

按照
  1.展厅概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以发展农业为根本,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需要,以“天人合一”思想观为指导,孕育出极具实用性的各项科学技术。这些从朴素的唯物论衍生而来的科学知识,以及与科学伴生的技术发明滋养了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华夏文明,对于促进农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些还曾远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夏之光”主题展厅将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文明的融合与相互激荡,让观众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2.设计思路


  (1)在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古代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本展厅要从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让观众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把握“华夏之光”的主题思想——善于创新的国度,追求和谐的民族,选取符合各项总体要求的分主题进行设计,提炼4个分主题展区:“天人和谐”、“农耕时代”、“数理探微”、“中西交汇”,通过4个主题内容的表述,诠释古代中国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追求和谐的民族精神。


  (3)以若干中国古代典型的科技成就为核心,并以故事线或知识链的形式展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


  (4)要充分结合科技馆展示特色,设计互动性强、能启迪观众思考的展项,让静态的实物模型动起来,增强展项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拓宽展示手段。设计多种教育活动内容和方案,服务各界观众。


  3.展区主题及内容描述


  (1)展区主题1:天人和谐


  通过展示中国古人在探索天、地和人类自身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认知世界的思想和方法,反映中国古代“天人和谐”的世界观,体现祖先的聪明智慧。本展区拟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岐*之道”三条故事线展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探索与认识、以及对人类自身的独特认知与理解。


  仰观天象
  遥远的太空、浩瀚的星辰、日月的升降、四季的轮回这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强烈地吸引着人类求知与探索的目光。中国的先民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仰观天象,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预报时令季节,指导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天文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天象观测、仪器测量、宇宙理论、历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主题通过讲述古代中国人如何观测天象,如何认识宇宙,如何划分天区,如何测量天体位置,如何形成历法指导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故事,采用可演示模型、多媒体、互动体验、文物复制品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对“天”的独特认识以及所取得的天文学成就。

重点展项:


  a.简仪


  简仪是13世纪世界最为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它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年创制的,因为是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
  简仪分为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其赤道装置与现代望远镜中广泛应用的天图式赤道装置原理完全一样。通过这套赤道装置,可以测量天体的去极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标)。简仪的地平装置又称立运仪,它与近代工程测量、地形测量以及实用天文测量所用的经纬仪结构属同一类型,可用于观测天体的地平高度和方位角(地平坐标)。

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古代天文仪器制作史上的一次大飞跃,是那个时代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年之后才发明与之类似的赤道装置。


  b.水运仪象台


  公元年(北宋元佑七年),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制作完成了一件天文仪器制作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规模宏大,高约12米,底部7米见方,共分三层:上层是用于观测天体坐标位置的浑仪。中层设有表演天体视运动的浑象,相当于现代的天球仪或天体仪。下层为报时装置。这三部分装置均通过匀速流动的水带动机轮和传动装置产生等时运动,从而保持与天体的同步运转。
  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计时为一体,凝聚了中国古代的机械制造、天文历算、冶金建筑工程等多方面的成果,是古代高科技的结晶。其浑仪上端可以拆卸的屋顶,开创了现代天文台活动屋顶的先河。浑仪中的窥管能自动跟踪天体,是现代望远镜中转仪钟的祖先。报时机构内的枢轮装置与近代钟表中擒纵器(卡子)的原理一致,被认为“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俯察地理
  原始的人类从自己的脚下开始,逐渐地认识了各种地形,学会辨别方向,并最终萌生了地理学。中国古代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先秦以来遗存下来的地理文献和地图极为丰富,堪称世界第一。中国在地形地貌、土壤分类、地震、地变以及地图绘制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并且开创了人类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新纪元。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始有目的地搜寻矿产和利用矿物的国家之一,并且很早就发现和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本主题通过一系列可动模型、多媒体等展品,以互动、体验、演示、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古代中国人对于大地的认知以及地理学上的发现和成就。


  岐*之道
  人类对自身固有的秘密充满了好奇。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古代中国人创建了一套独特的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腑、经络等学说,以及辨证施治、针灸、气功、推拿、养生等内容的中医学体系,为保证人类健康、繁衍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本展区通过一系列展品介绍中国古代的经络、脏腑等学说,以及针灸、养生之术等,使观众在参观中获取一些中医学的简单知识,并了解中医的伟大成就。


  (2)主题展区2:农耕时代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农业生产模式等内容,反映祖先创造的灿烂的农业文明。

拟设置“农业生产”、“以食为天”、“衣被天下”、“土木华章”、“舟车之便”五个分主题。


  农业生产


  重点展项:


  a.桑基鱼塘


  中国古人创造的桑基鱼塘生态生产模式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巧妙利用生态学原理,形成了种桑、养蚕、养鱼三位一体的综合生态生产模式。观众可以从中学习到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科学知识,加深对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b.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古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本展项拟制作相应比例的微缩仿真都江堰水利枢纽模型,使观众了解到都江堰运用的科学原理,认识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中蕴含的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科学思想,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c.生铁冶炼


  中国人发明了液态生铁冶炼技术,解决了人类步入铁器时代之后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即用简便的方法把铁矿石源源不断地变成铁和铁器。液态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全面更新了古代中国的工具、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促进了众多领域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制造机器准备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本展项将通过互动展品使观众在参与中获取古代生铁冶炼技术的知识。


  衣被天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并进行丝织的国家。随着缫车、纺车、斜织机和提花机的发明,丝织、刺绣技术迅速提高,不但能织出薄如蝉翼的罗纱、构图千变万化的锦缎,还能绣出巧夺天工、琳琅满目的绣品,使中国在世界上享有“东方丝国”之称。从汉至唐,中国的丝织品经“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对世界文明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本主题通过养蚕缫丝、丝织织造技术、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织品、四大名绣等方面讲述古代的丝织技术成就。


  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饮食文化,而在这些文化之中蕴涵着许多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科技成就。本主题拟展示南稻北粟、古老的蔬菜、豆腐的发明和茶的发现与应用。


  土木华章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早在七千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榫卯结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木结构框架式为主要特点,结合夯土、斗拱、石雕、拱券及砖石工程等的传统建筑体系。在民宅、楼阁、陵墓、石窟、宫殿、寺院、古塔、园林、桥梁以及水利工程等建筑中都表现出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中国古建筑的类别之多,形体之繁,结构风格之奇巧,艺术装饰之优美,都是建筑技术和艺术高度和谐统一的杰作,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本主题拟展示中国古代木构架榫卯结构、斗拱、宫殿、塔、桥梁等建造技术成就。


  舟车之便


  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中国古代在车辆制造和造船技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本主题拟以两个分主题为故事线展开,“古船探秘”展示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杰出成就,特别是在龙骨装置、水密仓结构、可行七面风的使帆技术、舵的设置及其与风帆的配合使用等先进技术,对世界造船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开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新纪元。“车辆的变迁”展示中国古代车辆在车轮、机械结构和齿轮构造等方面的技术成就。


  重点展项:


  a.计里鼓车


  车子运动时,足轮(车轮)依次带动立轮、下车轮、旋风轮、中车轮,然后通过立轴左右所设拨杆如同异形凸轮,操纵木人击鼓。利用齿轮系在传导过程中所起减速作用,达到记程目的。利用可动模型,让观众在有效区域推动记里鼓车,观察齿轮系运作的状况。


  b.指南车


  利用齿轮系传导,实现定向。利用可动模型,让观众在有效区域推动指南车,观察齿轮系运作的状况。


  (3)主题展区3:数理探微


  中华民族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需要中发展出抽象思维;在生产实践的观察中,开始了对自然现象规律的初步探究。中国古代数学创立了一个实用性的算法体系,古人用这些算法去求解相应类型的代数方程,从而解决各种各样的科学和实际问题。中国古代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虽然没有形成学科体系,但是在力学、光学、声学等各个方面积累了大量朴素的知识,提出了许多可贵的见解。

本展区将通过十进位制与二进位制、筹算与珠算、割圆术与圆周率,以及古代光学实验、古代乐器、十二平均律等内容的展示,反映中国古人在算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设置“大哉言数”和“格物致知”两个分主题。


  大哉言数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学科之一。中国古代数学是以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如编制适合农时的历法、计算田亩面积、税收、交易、建筑设计等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来进行运算,形成了一个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各科数学知识的体系,其中有远远早于国外的刘徽的割圆术、祖暅原理、朱世杰的四元术,有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盈不足术、孙子问题、百鸡问题,有产生以后在当时及其后的数百年间是世界上最好的计算工具的珠算盘,还有一些中国独有的益智玩具如九连环、七巧板等。本主题拟展示中国古代在数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中国古人对很多现象进行过探讨,在许多方面获得的经验知识、取得的成就以及做出的发明处于当时领先的地位。在力学上,中国很早就有“力”和“重”的萌芽概念,并对力的平衡及杠杆原理、力的测量和惯性现象做过探究。在光学方面,古人很早就在书中就对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等方面知识作了阐述,这比欧洲的光学著作早一个世纪。在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发现、发明和经验总结,尤其是对音律的探索研究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本主题拟展示中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4)主题展区4:中西交汇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古代社会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使得许多发明成果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展区通过展示植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技术等发明成果及其对外传播,彰显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通过国外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学等科技传入我国,体现出世界不同文明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区内将形象生动地再现出人类发展进程中中西方科学技术相互交流与激荡的历史画卷。


  展区设计突出参与性、互动性,把握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展示手段,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发展的联系、对比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4.教育活动


  (1)情感式教育:观众通过参观了解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感怀古老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智慧,从而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意识和精神。


  (2)体验式教育:


   a.通过互动展品,使观众在参与中体验科学,启迪智慧。


   b.设立传统手工艺表演项目。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真人表演,与表演者的对话交流增长知识。


   c.开辟动手园区。设置拉坯、纺线、织布、扎染、斗拱、风筝等各项手工制作项目,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


  (3)配合学校教育:结合中小学历史课与科技课中的有关内容,如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或中国古代重大科技事件,利用展厅资源设计教育活动。


  (4)对外宣传教育:针对展览的特殊观众群体——外国观众设置特殊的教育活动,如外语讲解、外文展览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使他们通过参观展览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5.信息技术应用


  (1)讲解手段数字化,实物操作与虚拟操作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虚拟场景设计。


  (3)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适当提高展品的自动化程度,加入机器人表演、远程控制操作等数字化元素。


  (4)古展展品和其他展区现代相关展品的数字信息连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常设展览方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