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为生猪养殖大省,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转变为养殖业强省,必须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生猪产业从饲养为主向饲养、屠宰、精深加工的转变。
联合育种,破解“卡脖子”难题
年4月湖北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作为湖北省重点扶持的十大全产业链之一的生猪产业,将从种猪、饲料、屠宰和精深加工等环节,提升湖北生猪产业发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年湖北金龙畜禽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育种专家和团队,引进资本力量和上市种猪企业共同成立了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核心群大数据育种研发,独立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人工授精站,把项目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联合育种基地。
湖北金龙畜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朱文静:“我们去做联合育种项目,就是把资源进行整合,比如经费、人才优势资源进行一个聚集,共同来研发出最优质的产品,把生猪的种业研发做精做尖。”
种猪是生猪产业的“芯片”,更是生猪企业提质增产的根本,目前湖北正开展种猪改良育种研究,快速培育、扩繁优良种猪新品种,打破发达国家对顶级种猪市场的垄断,破解我国生猪产业“卡脖子”难题。
布局屠宰,让企业减支增效
从过去单一的养猪,到现在进行种业的研发,企业提档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为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增加生猪主导产业的附加价值,年底,金龙畜禽有限公司在武汉江夏区法泗街投入20亿元,打造集生猪屠宰、种植、水产、科研、加工等于一体的万亩高效农业综合体,深入布局生猪的屠宰及肉食品的精深加工板块,预计年产值将达到48亿元。
湖北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湖北金龙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贤忠:“这个体量应该是在武汉市生猪屠宰体系里面最大的,把它建成年屠宰规模万头,食品深加工3万吨的食品加工园,对我们的生猪附加价值的提升和产业链的打造,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能有效的保障武汉市这个千亿级人口的城市的食品供应。”
为提升企业的自营水平和品牌能力,湖北省还将用3年的时间,引导小散屠宰企业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培育一批集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让湖北从生猪初始原料的供应者转变为肉类产品+品牌的制造商。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熊义柏:“我们现在要推动生猪产业链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把思路理清,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哪里,短板在哪里,都要有个清晰的认识,现在重在谋划,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
精深加工,提升企业附加值
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生猪育种是全产业链增值提效的保证,而生猪精深加工则是构建生猪产业链的核心,“强企业、树品牌、固根基是强链的重要目标,抓两头、带中间是关键。”
原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易俊东:“抓两头,一头是前面的育种,一头是后面的屠宰精深加工,带中间就是要带动中间的生猪养殖、饲料、兽药、生产,要强企业,树品牌,固根基。”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金旭农发中央厨房,每天有超过公斤的精细猪肉产品,从这里加工包装,配送到武汉各大超市和市场,猪肉从屠宰到卖场不超过8小时。
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武汉区域销售经理余江坤:“今年我们公司将在武汉市布局家供港猪肉门店,每份猪肉从养殖到屠宰再到运输都可溯源,同时还将再建一个中央厨房和熟食加工车间,增加精深加工的配比。一定要把产品做丰富。”
据统计,在市民日常消费的肉制食品中,猪肉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面对如此大的需求量,企业只有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湖北金旭农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向阳:“要把传统的养殖企业,转型到健康食品的供应商上来,把湖北的猪肉产品叫响。”
为了扩大产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年初,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全球第一条自动化卤肉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卤制品将达到10吨,一年产值可以达到20亿元。而在襄阳正大食品速冻水饺工厂生产车间几千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器24小时不停地运转。这样一条无人化、智能化、机械化的饺子生产线,年产能7吨,日生产量万只,真正做到了:“活猪赶进去,饺子产出来”。
如何为湖北省加速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助力?原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易俊东介绍,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推动生猪产业屠宰企业的整合、推动猪肉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开发地方的生猪品种、壮大龙头企业的实力、打造猪肉的知名品牌、出台全产业链的扶持*策。”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国雄表示,到年,湖北省生猪出栏稳定在4万头,种、饲、养、加、运、销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亿元,其中,加工产值0亿元左右,生猪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左右,推动生猪产业从饲养为主向饲养、加工、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产业链条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来源:湖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