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期母乳性*疸的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早期母乳性*疸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早期母乳性*疸的新生儿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中国论文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性*疸;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疸主要是新生儿出生后7d内出现于母乳喂养相关的*疸。该疾病具有特发性的特点。据相关研究表明,*疸在新生儿中极为常见,由母乳喂养引发的*疸则占据85%左右[1]。新生儿早期母乳性*疸主要是由于母乳喂养量不足,使得新生儿胎粪无法正常排出,从而使得肠肝循环提高,进而促使胆红素自肠道重吸收能力增大,最终引发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若高胆红素血症较为严重则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智力、听力以及肾脏等受损,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给予新生儿早期母乳性*疸预见性护理干预,且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早期母乳性*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母乳喂养,且为足月分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患儿11例,出生天数(3~27)d,平均天数(14.6±0.4)d,体重(2800~4400)g,平均体重(2734.2±189.4)g,出现*疸时间(5~8)d,平均时间(6.3±0.5)d,*疸指数(7.6±11.2)平均指数(9.6±2.5);对照组患儿男性17例,女性患儿12例,出生天数(4~28)d,平均天数(15.8±0.2)d;体重(2700~4500)g,平均体重(2856.7±212.3)g;出现*疸时间(4~9)d,平均时间(6.2±0.3)d,*疸指数(7.1±12.2),平均指数(8.8±2.1);两组患儿性别、出生天数、体重以及*疸指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护理人员需做好日常消*以及护理相关工作,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将该病相关知识告知家长,同时将合理的喂养方式告知产妇。
观察组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1)将母乳喂养的次数增加,降低哺乳量,同时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后放进奶瓶之内,喂奶时应用60℃的水,将奶瓶捂热。(2)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20ml10%的葡萄糖补充,6次/d。(3)抚触新生儿,将室内温调至28 ℃左右,湿度保持在60 % ~65 %左右,同时抚触台温度需>新生儿皮肤表面温度住的0.5 ~1 ℃左右,护理人员需保持手部清洁以及手心的温度,避免佩戴任何首饰以及留有指甲,防止将新生儿划伤。当新生儿沐浴后、午睡后以及喂奶30分钟之后选取相对安全的护肤霜以及润肤霜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具体抚触方式:护理人员将左手放置于新生儿的右边腹部之后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注意方向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进行,护理人员在抚触时应保持放松,且力度不宜过大,同时用目光与新生儿进行感情交流,在此过程中需时刻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当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即哭闹以及肌张力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抚触。(4)对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宣教,使其进一步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帮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并树立信心(5)应用皮胆红素仪对新生儿的胆红素的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疸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疸消退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