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洞察,让国人更懂上市公司!
大家好,我是棱镜君。本期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中国上市公司生存现状“。
导语:年,全球新冠疫情阴影尚未退去。这一年,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出色,国内经济顶住压力增长超过8%……这一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注册制提速、退市新规施行、中小市值民营企业压力山大、监管“零容忍”执法……这一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扛起中国经济增长大旗……一个个关键词串起了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记忆。
年,是全球经济动荡的一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态势持续演化,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多次反弹。在疫情带来的供需两端负向冲击之下,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通胀压力加大、公共债务风险高企和地缘*治冲突升温等问题又带来新的冲击,使得全球经济运行充满不确定性。剧烈且持久的外部冲击效应与国内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相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构成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成本、资源、环境等硬约束不断增强,行业分化问题较为突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宏观调控注重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保持了平衡。
观察大国经济,既要看数据升降之“形”、市场变化之“态”,又要看百姓获得之“实”,更要把握长期发展之“势”,看待上市公司也应是如此。
年度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已披露完毕,代表着中国最优秀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生存现状如何呢?笔者分别从上市公司的数量与结构看其“形“,从年报数据看其“态”,从资本运作看其“实“,从基本面看其“势”构建了四象限的分析框架,具体到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关系、市值结构与业绩特征分析、投资者变化、注册制与退市新规的协同、发现年报数据的新规律、资本运作对实体的投射、上市公司基本面蕴含的趋势等维度全方位分析上市公司的生存现状,并在文末分享了各大券商年度展望传递市场声音。
一、从数量与结构看上市公司之“形”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三十余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规模看,截至年12月31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扩容,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年的13家增至家;从规模上看,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达96.53万亿元,较年增长13.96%,稳居世界第二;而市值结构则进一步分化,上市公司强之越强,弱者越弱;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位居全球第一,散户特征明显;退市股持续增加,市场朝健康化发展;而普通人所不知道的上市公司的“七大压力”,棱镜君今天就给你碎碎念。
(一)注册制推进上市公司扩容,新股破发常态化助市场成熟!
受益于注册制的大力推进,年境内资本市场共有家公司进行了IPO,合计募资资金.73亿元,同比增长13.16%。IPO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再创年以来新高。家IPO公司中,自然人控股企业数量为家,占比83%;地方国有控股企业和中央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37家和22家,占比分别为7%和4%,二者合计占比11%。
伴随着注册制的推进,A股新股生态骤变,打新“神话”破灭,破发成为常态化。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全年共计16只新股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
(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上市公司数量相匹配
根据棱镜君的统计,年末,A股上市股票共计只,其中上交所家(主板家、科创板家),深交所家(主板家,创业板家),北交所82家。
从地点角度看,中国A股上市公司强中有27家总部位于北京市,位于广东省有21家,上海市有11家。在各省及地区中,广东省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家,浙江和江苏省排名第二及第三,分别有家和家,这三个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占据总数的逾4成,基本与各地区GDP匹配。
在可预见的未来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区域将继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保持主力位置,新的投资机会将继续在其中萌芽发展。
(三)市值大小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中小市值公司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