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海人社局局长赵永峰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截至4月末,上海全市正规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6.91万人,已大幅超越去年同期;新增就业岗位29.8万个,已达到全年目标的59.6%……各项数据稳中向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上海经济的强劲脉搏,就业形势经历了去年疫情影响导致的大幅波动之后,已经回到了相对稳定的轨道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高度和竞争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人才队伍不仅“体形”更壮,“体质”也更强。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就业服务不断优化,既实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也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上海登记失业人员中的青年占比保持在20%左右的较低水平;居民整体创业活动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已超过35%。
进入建*百年的新时代后,上海的就业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发展格局是追求更高质量就业的阶段,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才能支撑更高质量发展。这不仅要求确保劳动者有岗位、有收入,还需要更注重提升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关系、人才发展等各方面水平。
上海人社按照建设“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率先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地探索和贡献。
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科学的就业结构、宽松的创业氛围、良好的就业能力、和谐的劳动关系、合理的劳动报酬、健全的社会保障,维护和优化好人才发展环境的每一根支柱,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上海人社局严格按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具体职能,在就业培训、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策措施、夯实工作举措,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去年国家人社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中,上海获得了14个服务项目奖项,两位参赛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还分别获得了“全国十佳职业指导人员”和“全国星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称号,充分展现了上海公共就业服务队伍的风采和能力。
今年以来,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上海人社局把那些失业时间较长、找工作有困难的劳动者就业问题当作重中之重,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就业援助*策措施,全力进行就业帮扶。
首先是鼓励他们市场化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能力较弱,用人单位在使用这类群体的积极性也不强,因此,上海人社局专门出台了鼓励*策,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通过补贴扶持,提升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是鼓励灵活就业。灵活就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是比较契合“就业困难人员”特点和要求的就业门路,但灵活就业的收入稳定性不高,社保缴费均要个人承担。上海人社局制定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的*策,减轻其就业成本。
另外就是开展公益性岗位就业托底。社会上总有一小部分困难群体,由于自身能力差、或是身有残疾等因素,的确难以实现市场化就业。对于这类人群,上海人社局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通过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的扶持,让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生活问题。
对于“就业困难人员”,上海人社局一直有个承诺,就是在不挑不拣,服从安排的前提下,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在认定后三个月内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成员在一个月内实现就业。年,全市共帮助6.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