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沈文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扎根甘肃大地办好涉农专业、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人才、科研、校企校地合作等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在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代化新型农科人才,带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百年历程制定农业振兴方案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年,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程。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在学校从事育种工作近50年,育成天农、清农、清山、甘育系列小麦品种和天亚系列胡麻品种,为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所农业职教院校,农业学科发展是学校的传统。学校在周祥椿科研的基础上组建育种推广和产品开发团队4个,育成小麦品种69个,胡麻品种27个,推广面积2.2亿亩;开发茶叶有机肥、花椒采收机等农产品和设施50余个,获国家专利55项。教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1项、地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奖37项,被评为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高校。
经过多年发展,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坐落在*河之滨的“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在作物生产技术(中药材栽培与加工、蔬菜栽培方向)、园艺技术(花卉、果树栽培方向)、畜牧兽医等优势专业等学术方向都有突出的学术成果。
为对接乡村振兴,学校推进专业向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有效实施“专业链+产业链+人才培养链就业创业链”专业群建设。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刘宗盛介绍,目前学院与中国农科院兽药研究所、省农科院、省农垦集团等校地行企合作,建成国家级(中央财*支持)专业6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个,国家级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奥地利、新加坡,以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科研开发合作关系,建有中亚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三农”为重任,走“产学研创用”融合办学之路,努力打造成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
国有所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建校以来,学校历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阶段发展,始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三农”事业发展。
纵观校史,王尔黼、罗经权等一批批仁人志士,边教学边生产,农学结合,劳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结合的耕读教育之路;周祥椿、韩翠云等一批批学者倾心科研、服务“三农”,培育了小麦和胡麻新品种,形成了“专家引领+科研育人+服务行业”的教科研模式,培养了魏公河、朱永*、任建平等一大批优秀乡村干部和农业企业家……
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汪利鸿说,在人才培养上,秉持“像培育良种一样培养学生”。
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实训基地、甘肃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省级认定4项,全省种子企业创办者和技术骨干多半来自学校毕业生。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甘肃大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三农”,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一直被视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针对种子产业“大产业、小企业”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企业内驱动力不强、合作培养缺乏长效持续性、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等共性问题,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地行企多元构建产业联盟”,突破“大产业小企业”壁垒,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在种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单一企业订单班学徒制难以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态学院从实践出发主动适应种子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大产业小企业”的行业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应产业特点的专业办学模式。
农业与生态学院先后与酒泉种业集团、甘肃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以此为依托开展工学结合,校地行企联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共同实施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形式,以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行业专家联合传授为依托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多年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为核心,辐射西北区域的稳定就业市场。
汪利鸿介绍,年以来学小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超过96%。
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发展
结合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的“临夏模式”是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可行方式。在陇南、临夏等地,学校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24个,培养学历教育乡村人员名,制定了“一地一方案”,形成了“订单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助推“三区”农业产业发展。
在舟曲县曲瓦乡拜臧村,学校建立了小麦、油菜、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基地,进行冬小麦新品种、冬油菜新品种、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并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农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实用养殖技术、果树修剪及嫁接技术培训;在宕昌县阿坞镇西固村建立了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基地,定期开展中药材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引进*参、当归、*芪等道地药材新品种,指导药农进行新品种种子生产、合理施肥、科学施用农药等,开展中药材育苗、规范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
面向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乡村干部、种植养殖农户等群体所需,学校进行“线上+线下、集中+面授、田间+课堂”教学进行学历提升教育;“陇东行”苹果技术服务、“进陇南”菌类新产品开发、“走河西”设施农业服务、“入甘南”养殖技术服务团队形成了“科技+专家+企业+村组织”服务机制。
多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面向全省农业农村一线,结合甘肃省村级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动物疫病防治、中药材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百年农学担重任,职教育才薪火传百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显著,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产业带头人,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了职教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