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把握养殖景气提升机会,动
TUhjnbcbe - 2023/3/19 18:52:00
甲氧沙林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220/4341462.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孟鑫、李宣霖)

1.行情回顾:H1农林牧渔板块跑赢大盘

农林牧渔板块显著跑赢大盘。年初至今农林牧渔(申万)表现强于大盘,主要受益于生猪养殖板块行情,截止目前(年7月18日,下同)农林牧渔板块较年初下跌1.14%,同期下跌13.11%,中小板综下跌12.43%,农林牧渔板块跑赢大盘11.98PCTs。

农林牧渔(申万)板块涨幅位列34个申万一级分类第三位,申万二级分类中养殖业板块表现出色,年初至今涨幅12.73%,主要受益于生猪养殖标的自Q4以来趋势上行行情,而饲料、渔业、农产品加工、种植业、动物保健均呈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饲料、动物保健板块主要受H1~Q1下游生猪养殖业去产能与生猪价格低迷影响。

2.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建议积极增配

2.1产能去化接近尾声,供给端支撑猪价高景气

2.1.1历史猪周期复盘:生产周期带来供需错配,一轮周期4~5年

供需错配形成猪周期,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由于我国畜禽养殖行业集中度低,供给端存在大量中小养户,养殖户主要根据当时的商品猪市场价格安排生产。具体表现为,商品猪价格高时,养殖户积极性提高,开始选留母猪补栏,增加商品猪饲养量。由于母猪从出生选留到成长为能繁母猪、再到商品猪育肥出栏需要约1.5年的时间,进而导致1.5年后商品猪大量出栏,造成供过于求和商品猪价格下跌,大量养殖户出现亏损后退出市场,进而导致1.5年后商品住供给的大量减少,价格从低位开始上涨。这种“价高进入,价贱退出”的非理性现象影响了市场供给的稳定,进而导致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形成猪周期。此外,疫病作为偶发因素也对商品猪的价格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一轮完整猪周期持续3-4年,其中包含因季节性需求变化引致的小周期。生猪的生产周期市场决定一轮完整的猪周期时长为3-4年,我国从年至今经历了4轮猪周期,分别为-年、年-年、-年以及年至今。在每个持续3-4年时间的大周期内,存在多个由于季节性需求的变化而形成的小周期,具体表现为Q3与Q4包含消费较为密集的重要节假日,需求提升导致生猪价格季节性升高。

复盘-年、-年、-年的三轮猪周期:

年7月-年5月猪周期:上涨阶段为年7月至年3月,年出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价格上的外部因素,大幅延缓补栏速度,叠加年春节消费旺季,生猪价格在年3月站上高点17.45元/公斤。年3月至年5月价格进入下跌阶段,年出现的甲型H1N1(猪流感)疫情以及年出现的瘦肉精等事件打击消费信心,生猪价格在年5月降至最低价为9.70元/公斤。

年5月-年4月猪周期:本轮周期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少,价格变化主要受供需变化影响,上涨阶段为年5月至年9月,达到最高点19.92元/公斤后进入下跌阶段,至年4月达到最低点10.45元/千克。年5月,商务部等三部委为抑制生猪价格下跌,保护养殖户利益,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对猪肉价格进行调控。

年4月-年5月猪周期:上涨阶段为年4月至年6月,从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并着力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导致大量散户退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进入下行通道,致使生猪价格抬升,年6月达到最高点21.20元/公斤。规模化养殖厂效率提升推动生猪体重大幅增加,供大于求推动生猪价格下降,并于年5月达到10.01元/公斤的低点。

2.1.2本轮周期:产能去化阶段结束,行业景气趋势提升

非洲猪瘟导致行业供给骤减,推动生猪价格飙升。本轮猪周期起始于年5月,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全国多地爆发非瘟疫情。非洲猪瘟造成能繁母猪产能的大幅度去化,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年8月的万头降至年9月的万头,产能去化幅度达到39.1%,同期生猪存栏量从万头降至,降幅超过40%,造成生猪供应紧张。价格维度,非瘟爆发初期猪肉消费信心受挫,生猪价格在年2月降至11.32元/公斤的低点;随后在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在年11月飙升至40.98元/公斤。在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在年11月至年1月维持高位震荡状态。

年高猪价高盈利水平推动行业快速补栏,能繁母猪存栏年6月增至峰值。本轮猪周期的生猪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并且维持高位震荡,养猪高利润推动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积极补栏。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年10月环比回升,其后延续增长至年6月的万头。深度亏损推动产能快速去化,能繁年4月较周期高点下降8.5%。进入Q2~Q3,猪价快速下跌导致行业进入深度亏损状态,外购仔猪模式一度下探至头均亏损.8元,而自繁自养模式亏损亦下探至超元/头。年7月起能繁母猪进入去化阶段,截止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万头,相较年6月高点下降8.5%。

4月中旬以来供需波动支撑猪价上涨,产能去化阶段结束。从供给趋势看,由于Q3行业产能加速去化,行业配种率降低等现象大幅增加,同时年7月起母猪进入去化阶段,以能繁配种至商品猪出栏10个月左右生产周期,年4~5月逐渐进入供给下降阶段;从阶段性变化看,年3月至5月期间全国各地疫情反复,运输受阻,行业存在一定被动压栏情况,同时疫情导致物资囤积需求旺盛。多重因素推动下,4月中旬以来猪价持续上涨,6月加速上扬,截止7月8日22省市生猪价格已上涨至23.21元/公斤。价格持续上涨推动行业亏损快速收窄,中小散户作为产能去化主体率先实现正向盈利,行业产能去化结束,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03%至万头。

短期看二元母猪增加或有限,中期补栏需求或跟随行业利润增长而增长。仔猪价格与未来5~6月后行情预期直接相关,4月中旬以来猪价上涨叠加行业对下半年猪价上涨预期较为一致,仔猪价格呈现坚定上涨趋势;而母猪补栏需求通常需未来10个月以上一致看多预期推动,年10月二元母猪价格跌至相对低位以来基本呈现稳态,近期出现小幅上涨,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二元母猪产能增加或有限,或存在部分三元母猪肥转母现象,但由于生产效率差异较大,预计对供给扰动或有限,而中期跟随行业可观盈利状况,二元母猪补栏需求或有所增长。

预计下半年价格中枢高于上半年,景气度持续提升。从年7月起能繁母猪数量开始下降,根据能繁至商品猪10个月左右生产周期,可推断年5月起商品猪出栏量逐步进入下降阶段,且从下半年行业配种率下降明显,因此预计下半年行业供给仍将缩量,叠加需求逐渐回暖,预计下半年猪价或呈现波动上行趋势,预计价格中枢高于上半年。

2.2上市猪企困境有望逐步缓解,中长期规模化趋势仍确定

2.2.1Q1行业深度亏损,资金状况紧张

受猪价下跌影响年多数企业生猪养殖业务收入明显下滑。收入方面,牧原股份年生猪养殖业务营收规模达到.90亿元,同增36.3%,在行业中收入规模位列第一,在年猪价低迷的背景之下,仍实现生猪销售量同比增长.3%至.30万头,驱动收入规模增长,此外,大北农年生猪养殖业务营收受出栏量同比增长.8%推动,生猪养殖业务同增.0%至85.74亿元。而其余公司受年猪价低迷影响收入多呈现显著下滑趋势,以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三家头部企业为例,生猪养殖业务营收分别同降41.4%/14.7%/23.0%至.42/.13/.89亿元。

生猪养殖公司年盈利水平较高,年起普遍陷入深度亏损。利润端,年猪价高位震荡背景下,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均实现大幅盈利,而在年猪价低迷背景下,行业盈利情况普遍转盈为亏,其中牧原股份、巨星农牧凭借相对成本优势保持正向盈利,东瑞股份凭借供港销售均价较高保持正向盈利,神农集团、京基智农凭借养殖以外业务盈利支撑公司层面盈利,而其余公司均出现归母净亏损。进入Q1,全部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均出现亏损。归母净利率方面,牧原股份凭借行业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年/年归母净利率分别为48.8%/8.8%,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入Q1在猪价继续低位以及成本上升压力下,牧原亦进入深度亏损状态,以归母净亏损/出栏数量估算头均亏损约在元/头左右,预计行业其他养殖企业头均亏损在~元/头之间。

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于年加大资本开支进行扩张,而年以来资本开支有所放缓。生猪价格在年11月至年1月维持高位震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借此机会加大资本开支,扩大养殖规模。年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合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年资本开支分别达到.71、.91、.49亿元。进入年,伴随生猪价格回落,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在年显著放缓,年合计资本开支.96亿元,其中部分年出栏量万以下、资金状况尚可的企业选择逆势继续扩张,如唐人神等。

上市猪企CR8持续提升。年/Q1上市猪企CR8=14.0%/14.4%,规模化趋势显著。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年/Q1,8家头部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达到.59/.49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占比为14.0%/14.4%。

生猪价格低迷致行业亏损,叠加前期庞大的资本开支规模,生猪养殖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从资产负债率角度看,Q1多数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本轮猪周期的高点,更达到公司历史高位。Q1,年出栏以上猪企中资产负债率水平最低三家为大北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截止Q1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65%/65.18%/66.48%,我们尝试剔除可转债影响,得到剔除后的三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65%/63.76%/63.30%。年出栏万以下猪企中最低三家为神农集团、东瑞股份、立华股份,分别为11.12%/21.40%/46.77%。18家猪企中超过一半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可见生猪养殖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2.2.2受益于猪价上涨,行业亏损程度显著收窄

上市猪企成本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对比~年平均每头营业成本可见,经历非洲猪瘟后不同上市猪企营业成本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牧原股份始终保持成本领先地位。此外受扩建产能利用率较低、饲料成本上涨等多方面影响,头均营业成本在年有所增加,进一步加剧上市猪企亏损压力。

年以来部分公司完全成本水平有所改善。从年以来公开交流数据看,部分上市公司养殖成本有所下降,但受制于Q1以来粮食成本大幅上升,饲料成本压力加剧,成本下降幅度有限,而成本领先企业如牧原股份等,完全成本略有提升,但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猪价持续上涨支撑经营改善,亏损显著收窄。受益于4月中旬以来猪价持续上涨,以及部分公司自身成本改善,行业亏损幅度呈现显著收窄,根据我们对猪价趋势预判,预计Q3部分公司有望实现正向盈利。

再融资提供资金补充,体现上市公司相较中小散户仍有较强资金优势。年至今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通过发行可转债及定增等方式进行再融资,为企业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度过生猪价格下行周期,~年4月,18家上市公司共计完成募集资金.19亿元,此外4家企业分别有不同规模定增项目在途,其中3家企业已过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分歧中把握行业景气提升机会,建议积极增配

抓住供需错配主要矛盾,中期预期或决定当前股价表现。周期的本质在于供需错配,左侧布局机会来自对产能去化的预期,右侧来自于猪价上涨持续性的预期。回顾年下半年行情,自年7月能繁数据环比减少后,“去产能”逻辑开始演绎,猪价下跌背景下,市场“去产能”预期有所加强且一致,推动股价上涨;而当年10月猪价出现反弹后,“去产能”一致预期有所波动,股价随之调整。

回顾年上半年,Q1猪价深跌月度能繁数据持续环比减少,股价仍演绎“去产能”逻辑,而3月粮价暴涨进一步强化“去产能”预期,板块行情进一步催化。进入4月中旬后,猪价持续上涨,在猪价上涨初期市场对上涨起因抱有疑虑,且存在疫情等因素影响判断,同时对本轮产能去化是否充分存在较大分歧,股价走弱,直至6月以来猪价提速上涨,基本承认当期供给偏紧是目前猪价上涨主因,“反转”逻辑开始演绎。

中期景气趋势预期一致,板块布局机会凸显。本轮周期与上一轮非洲猪瘟催化周期相比,产能去化阶段幅度与速度均有所放缓,因此导致大家对产能去化是否充分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板块行情有所波动。而我们认为目前阶段已经处于布局“去产能”与“反转”逻辑的交界点,产能是否继续去化的预期是决定“去产能”行情的关键,而近期的猪价上涨以及能繁数据已表明“去产能”阶段已经结束,因此我们预计后续进入“反转”阶段,更重要的逻辑在于中期猪价预期,目前行业三季度以及半年猪价景气预期仍较一致,因此板块右侧布局机会凸显。头均市值仍处于偏低水平,具备安全边际。从目前头均市值水平看,行业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大部分公司头均市值位于历史周期的低分位水平,观点分歧股价回调阶段往往带来良好的布局时机。

2.*羽鸡养殖:反转开启,维持重点推荐

2.1历史周期回顾:疫情及供需结构催化

多因素导致行业存在较明显周期性,周期相较于猪周期较短。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猪肉的供求关系、新冠肺炎疫情等均是诱导*羽鸡的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由于禽类养殖周期较短,产能去化与增加更容易,周期长度通常在3年左右,短于猪周期长度。

年至年两轮*羽鸡周期回顾:

~——禽流感为主要影响因素:年一季度受人感染禽流感影响,消费恐慌情绪出现,*羽鸡消费需求快速下降,短期快速出现供过于求状态,鸡价快速下跌,行业陷入深度亏损,行业开始去产能,年Q2开始,随着产能去化供给收缩以及恐慌情绪逐渐消除,*羽鸡价格触底反弹,价格高景气度维持到年上半年,本轮价格高点约在18元/公斤。Q4至年期间,*羽鸡行业产能在高景气度背景下快速增加,再次达到供过于求状态,鸡价整体呈现跌势,同时年年末至年年初,H7N9再次重创行业,活禽流通渠道受限,市场恐慌情绪上升,*羽鸡消费需求低迷,行业再次进入深度亏损状态。

-年周期——非瘟抬高价格高点,新冠疫情催化价格见底。Q2起随着*羽鸡行业产能逐步出清以及禽流感疫情消除,供给收缩市场回暖,鸡价触底回升,年年初至年中鸡价始终维持较高景气度,年8月非洲猪瘟在全国爆发,生猪产能被动大幅去化,猪肉供给日趋紧张,鸡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有所体现,拉动鸡肉消费需求提升,大幅上涨趋势延续至年,行业产能在~年初快速增加,同时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鸡价急速下跌至历史低位,最低价格在年2月跌至8元/公斤左右。

2.2供给低位支撑鸡价反转,龙头充分受益

年初以来行业触底回升,亏损周期已长达两年左右。年2月鸡价跌至历史低位后,新冠疫情对需求的极端影响逐步改善,需求恢复至正常水平支撑鸡价回升至正常范围,但在行业成本提升以及行业产能仍处高位供给量偏高难以对价格形成足够等因素影响,直至Q1行业仍处于普遍亏损状态.。

在产父母代存栏量已降至近四年最低水平附近,供给缩量支撑鸡价上涨。经历~年的产能大幅扩张,行业产能增至历史高位,年5月起在产父母代在行业深度亏损推动下进入去化阶段,截止Q3行业产能已降至年同期水平,叠加下半年需求回暖,鸡价有所反弹,而Q1受粮价上涨成本提升影响行业继续呈现普遍亏损,因此Q2在产父母代存栏环比进一步下降,目前在产父母代存栏量基本已降至年同期水平,位于近四年产能水平最低位附近,产能去化充分。年协会统计企业第14周父母代存栏9.1万套,相较年5月高点下降16%,且协会统计企业为行业头部企业,约占全行业产能30%~40%,预计中小散户产能去化幅度或大于协会数据,且从商品代投苗情况看,持续亏损状态下投苗情绪不佳,导致Q2行业商品代供给亦进入近四年来最低位水平。从需求端看,由于*鸡消费主要来自家庭活禽热鲜以及中高端餐饮,因此3月以来疫情封控对*鸡消费抑制较严重,随疫情影响逐步减少,需求有所恢复,供需双方支撑下鸡价自5月以来呈现“淡季不淡”的上涨趋势。

中期看*羽鸡已进入反转阶段,预计行情可持续至H1。本轮周期中,肉鸡养殖亏损时间明显长于前几轮周期,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年新产能增量基数较高,深度亏损之下行业近期暂未出现在产父母代大规模补栏。此外从代际传导时间看,不考虑祖代培育期,从在产祖代到商品代出栏需要至少十个月左右时间,因此在二季度在产父母代环比降至低位背景下,下半年供给端预计环比继续缩量,同时行业产能难以在下半年难以出现大幅增加,因此预计供给整体偏紧行情可至少延续至H1,期间鸡价行情预计以上涨趋势为主。

肉鸡饲料成本大幅提升,鸡价高点或有望超过18元/公斤。年以来受粮食成本提升影响,肉鸡养殖饲料成本持续提升,从饲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看,-年,受益于养殖效率提升,立华温氏、湘佳三家公司饲料成本占比均有所下降,而年后饲料成本占比显著提升,随着Q1粮食价格再次跳涨,饲料成本占比预计再提升,预计目前行业饲料成本占比普遍在70%以上。饲料成本推升行业整体养殖成本,以2.2:1料肉比估算,饲料成本相较年增加超2元/公斤,预计可对本轮周期鸡价形成一定支撑,价格高点或有望高于18元/公斤。

行业双龙头格局,预计CR10超过45%。从出栏量看,近三年*羽鸡全国出栏量超过40亿羽,温氏和立华年度出栏市占率分别位居*羽鸡第一、第二位,年温氏出栏市占率约为27.2%,立华市占率约为9.2%,两者相较第三位及以后行业参与者均拉开较大差距,年CR2市占率已经超36%,预计CR10超过45%。

龙头盈利水平领先行业,立华股份成本优势明显,两大龙头近期成本水平逐渐拉近,但仍显著领先行业。作为行业龙头,温氏股份、立华股份盈利水平显著优于行业,而对比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可见,立华股份羽均成本水平亦略低于温氏股份,毛利率水平始终高于温氏股份、湘佳股份。对两公司-年成本项进行拆分,立华羽均饲料成本始终低于温氏,随着Q1粮价成本大幅上涨以来,预计饲料成本显著提升,而温氏粮食采购规模效应更加凸显,预计两者近期成本逐渐接近,并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周期反转,盈利弹性可期。随下半年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看好下半年鸡价行情,三家上市企业作为行业龙头成本、盈利优势凸显,有望充分受益于周期反转。

3.动物保健:成长持续+周期催化,布局正当时

3.1长期:需求提升+规范化发展,支撑行业成长可持续

殖行业规模化趋势明确,支撑动保需求增长。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生猪养殖行业正式步入环保严管期,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在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年以来推动小散户加速退出;年非瘟爆发以来,生物防疫是目前最有效手段,但对养殖场硬件要求较高,小散户由于改造升级养殖场以及防疫体系建设能力薄弱,再次大量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场生物资产数量多、价值大且更加密集,疫病发生或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规模场更注重动物疫病防控与兽药品质,养殖规模化发展有望支撑动保行业持续增长。

消费升级技术迭代推动行业持续增长,重大疫病催生动保行业增量蛋糕。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生猪养殖行业正式步入环保严管期,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在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年以来推动小散户加速退出;年非瘟爆发以来,生物防疫是目前最有效手段,但对养殖场硬件要求较高,小散户由于改造升级养殖场以及防疫体系建设能力薄弱,再次大量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场生物资产数量多、价值大且更加密集,疫病发生或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规模场更注重动物疫病防控与兽药品质,养殖规模化发展有望支撑动保行业持续增长。国内兽药市场销售额规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年~年,我国兽药市场销售额CAGR达到8.8%,年非洲猪瘟导致下游存栏骤减,行业需求出现阶段性收缩,受益于行业产能逐步恢复、猪价维持高位、以及非洲猪瘟后防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年我国兽药行业销售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22.0%。

动保行业向下细分可分为兽用生物制品和兽药两大板块。兽用生物制品:包括预防用生物制品(兽用疫苗等,用于免疫接种)、治疗用生物制品(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制剂等,用于紧急预防和发病时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诊断抗原等,用于诊断动物疾病)。兽用化药及中兽药:包括原料药以及由原料药合成的各类制剂,其中原料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等,制剂可划分为片剂、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针剂、粉(散)剂预混剂等。

竞争格局:生药CR10达50%+集中度较高,化药市场较为分散。从竞争格局看,生物制品尤其疫苗行业由于拥有更高的技术壁垒以及资质壁垒(强免产品由有限数量指定企业生产),CR10始终超过50%,集中度较高,而兽用化药行业集中度明显低于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集中度,除化药原料药市场CR10超过40%外,制剂、中兽药CR10均显著低于30%,主要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于生物制剂使得参与企业数量多,最终导致很多兽用化药中小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偏差等问题。

兽用生药:兽用疫苗为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最主要组成部分,猪、鸡产品占比超过80%。从产品分类看,兽用生物制品中疫苗产品占比80%左右;按照下游适用动物进行分类,年猪/禽/牛羊/兔/宠物及其他占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疫苗市场比重分别为42.6%/44.8%/10.9%/0.22%/1.4%和46.7%/40.0%/11.7%/0.2%/1.4%,猪、鸡两大经济动物占比始终超过80%。

部分重大动物疫病国家施行强制免疫计划。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按照其预防的疫病是否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疫病,分为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两类。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是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所使用的疫苗产品,由国务院兽医行*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强制免疫计划》要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保持在70%以上。

“先打后补”*策逐步推进,年全面取消*采苗,市场化发展机遇有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及产品品质提升。年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在“先打后补”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先打后补”*策推进的改革目标,在年全国所有省份的规模养殖场户实现“先打后补”,年底前*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停止供应规模养殖场户,年逐步全面取消*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推行疫苗流通市场化。*采转市场有利于①供需市场化匹配与兽药资源充分利用、②鼓励兽药企业产品创新升级、③强化养殖端主体责任与防疫意识。兽用化药:抗微生物药为兽用化药最大品类。根据销售额数据口径,抗微生物药为兽药化药占比最大品类,年兽用化药原料药中抗微生物药销售占比超过80%,同期兽用化药制剂中抗微生物药销售占比接近70%,抗生素为抗微生物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兽用抗生素的使用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养殖业开始的普遍使用,从用途来看,兽用疫苗产品多用于病*类疾病的预防,而兽用化药多用于细菌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因此两者并没有明显替代关系,兽用化药至今仍是提升养殖效率的必要动保产品。

饲料端全面“禁抗”,化药使用规范化发展。饲用抗生素添加剂具有抗菌和促生长的作用,能够帮助动物预防疾病、改善营养吸收,从而提高养殖效率,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较多使用,经历长期发展生产工艺成熟、行业产能充裕,因此有价格相对低廉的特征。随着国内养殖行业发展体系逐渐完善,除养殖企业防控防疫意识提升外,终端消费对食品安全亦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从年开始逐步出台“禁抗”相关*策,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随着兽药行业快速发展,治疗类化药优势逐渐体现且产品持续升级,饲料端禁抗*策推动下,治疗类化药需求已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以化药业务以治疗类化药为主的三家上市公司中牧股份、瑞普生物、回盛生物为例,年以来化药业务销售均录得提速增长。

新版GMP检查验收时限已过,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年4月农业部印发《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修订)》,更严格细化兽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标准,并明确要求所有兽药生产企业均应在年6月1日前达到新版兽药GMP要求。年6月1日后,落后产能被迫退出,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市场份额有望向具备优质产能的龙头集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短期:猪价上涨催化困境反转,后周期布局机会凸显

3.2.1板块业绩表现与下游周期相关度较高

生药:业绩波动与下游周期相关性较高,同时受行业免疫*策影响,非强免产品需求波动弹性更大。对动保标的产品中猪用产品、禽用产品收入成长性进行拆分梳理。以猪用产品为例,年生猪周期处于底部区域,瑞普猪用产品以非强免为主,收入下滑明显,而普莱柯拥有蓝耳产品,收入下滑小于瑞普;~年虽周期处于相对高位,但由于年起蓝耳、猪瘟取消强免,普莱柯、中牧受影响较大;年虽猪价开启上行趋势,但生猪存栏下滑剧烈,整体需求量受损,年随产能恢复+猪价维持高位,行业业绩增速大幅提升,且非强免产品增长弹性高于强免产品。

化药:整体增速略高于生药板块,周期波动中体现高弹性。与兽用生物制品类似,兽用化药亦跟随养殖周期波动,年生猪、肉鸡均处于周期相对底部,瑞普、普莱柯化药收入下滑明显,中牧主要受收购胜利生物影响同比大幅增加,而年非瘟导致生猪产能骤降影响,中牧、回盛、瑞普化药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从~收入CAGR角度看,动保企业化药业务收入增幅均高于生药业务,除金霉素产品为主的金河生物外,中牧、瑞普、回盛、普莱柯化药收入CAGR均超过10%,回盛生物CAGR达33.4%。

3.2.2行情表现滞后于生猪板块

回顾上一轮猪周期,年1月起生猪板块已进入主升浪,而动保板块则滞后数月迎来β行情,充分体现后周期属性,主要由于动保行业需求恢复以及动保企业业绩修复的前提为猪价上涨至成本线以上,因此动保板块布局相较于猪周期布局偏右侧。

3.2.3猪价催化已至,布局正当时

短期催化:猪价持续上涨,生猪养殖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近期猪价回暖明显,根据以往经验,猪价回归成本线即可实现用药需求的显著恢复,且当养殖盈利较为可观时,动保产品使用量或有显著增加,预计下半年动保板块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双重修复。

兽用疫苗:6月批签发环比回暖明显。以猪用疫苗批签发数据为例,除季节性显著的口蹄疫疫苗外,年6月猪用疫苗批签发数量环比普遍显著提升,需求回暖趋势明显。

化药:需求回暖支撑原料药价格触底反弹,预计终端制剂需求亦显著回暖。一季度受猪价快速下跌、下游需求疲软,以及行业供给相较年有所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兽药原料药价格显著下跌。Q2以来随4月中旬猪价持续回暖需求恢复,原料药价格触底回暖,预计终端化药制剂产品需求亦有所回暖,随猪价持续上涨,预计动保企业兽用化药业务亦显著反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把握养殖景气提升机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