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猫
相比与其他行业,农资行业的创新总是被动、缓慢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虽然互联网农资百亿级规模,但互联网农资的发展成为行业一场笑话。
比如,农资电商,不再是行业的宠儿了,业内更没有人谈论农资电商了。
尽管如此,但万亿级市场规模,吸引大丰收、金正大、雷沃、大北农等巨头纷纷布局。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资市场规模大约1.1万亿元。这万亿级农资市场中,化肥市场规模最大,约亿元,占72.7%;其次是种子,约亿元,占13.6%;农药则仅有亿元左右,占比9.1%;剩下的农机农膜等辅助材料约亿元,占比4.6%。
纵览农资企业的案例来看,农资企业切入创新赛道主要包含4个方面:产品、技术、模式、新商业。下面,农业行业观察结合案例来分析一下。
1、产品创新
农资行业的产品创新,离不开*策,更离不开行业竞争,但他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或者赢得市场的占有率。
比如,智能农机。
近几年,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各个行业疯狂发展。根据BISResearch题为的最新市场情报报告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年估计为5.亿美元,预计到年将达到20.亿美元。
作为国内农机巨头雷沃重工就看上了人工智能。雷沃重工从年开始,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经费,累计投入近40亿元打造核心技术,矢志迈向产业中高端,加快从单一农业装备提供商向农业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
同时,年起,雷沃重工就着手智慧农业和智能农机的创新研发,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农业的智慧化实现模式。为了加强智能能力,雷沃还陆续IBM、拓普康、百度、中化农业等多家行业巨头达成合作,构建智慧农业创新共同体,共同推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
2、技术创新
农资行业的核心是技术,得技术者的天下。
数据显示,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化肥消费总量的35%。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高达21.9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而化肥平均利用率仅33%左右。
另外,化肥增施带来了诸多问题:化肥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不合理施肥,引起农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对此,我国启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努力在年达到化肥减施而不减产的预期目标。要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尤其是,化肥的技术创新。
其中,化肥行业技术创新包含: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以及专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料,水溶肥性肥料、液体肥料以及增殖增效新型肥料等。
对于农业技术的研发及创新,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也提出了给予支持的建议,“农业减肥增效技术、产品涉及多项技术研发和创新,在当前化肥负增长要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新型肥料行业发展迅速,但关键技术上创新仍显不足。
3、模式创新
谈到农资行业模式创新,其切入点有3个:1)渠道模式创新,互联网销售;2)服务模式创新,农服领域;3)商业模式创新,比如众筹、共享、金融等方向。
举个例子,大丰收在渠道模式创新上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大丰收成立于年,借助线上平台为农业种植大客户解决农资、农技以及农产品上行难的问题。大丰收直接跳过中间的品牌商、经销商以及销售门店,直接面对客户,通过快递或当地合作落地配企业将货物直接送至客户手中。
在服务模式上,金正大旗下金丰公社模式比较成功。金丰公社将围绕如何解决“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两个世纪难题,通过菜单式服务、订单式服务和保姆式服务,实现“减少投入10%,增加产量10%”的服务目标。截至目前,金丰公社已经在全国成立县级金丰公社近家,建立了一支名社长、机手的服务队伍,招募社员万人,服务超过万亩耕地,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
4、商业创新
农资行业的商业创新是跳出“买卖农资”、“技术服务”的2个传统概念,而是以现代农业为目标,从渠道和服务2个层面进行裂变。
面对,比如分散的小农经济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粗放,过渡依靠用肥用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农民平均文化程度低,整体种植技术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
农资行业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及商业,创造新模式、新商业,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
我们发现,在农资新商业探索中,拜耳公司比较有前瞻性,该公司通过发力示范农场的新视角,切入示范农场的打造。
比如,年拜耳公司与阿里、极飞合作打造超级农场;年拜耳又与首农集团打造“首农-拜耳示范农场”,共同践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
除了拜耳公司之外,中化农业也积极创建MAP示范农场,是其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的平台,为规模化农场提供农业种植全方位解决方案及种肥药产品包,以及农机、气象、金融、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
为何会如此?
创新是好苗头,但我们透视这些企业的动向来反思一下,这些企业为何纷纷发力产品、技术、模式及商业的布局呢?其实,原因有3个:
1、*策高压
农资行业一直成为行业监管重地。近些年,工商、环保等部门纷纷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违规企业采用重罚或者关闭的重拳方式。
同时,除了化肥零增长目标之外,新《农药管理条例》和配套规章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农药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更完善、执法更严格、处罚更严厉。
面对*策高压,农资企业只有适应*策,亦或是转型,走绿色之路,同时还发力产品和技术创新,提供服务能力。
2、用户需求发生变化
*策是农资企业转型的关键,这是客观因素。其实,很多来自用户需求的变化。
近几年,国家提倡返乡创业,70、80、乃至90后回乡创业,这些群体中60%以上以种养为主。另外,国家不断发力新土改,土地流转的速度越来越来快,很多经营者拥有百亩或者千亩的土地。
这些环境的变化,带动农资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这些需求也为农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机会。
3、行业竞争
数据显示,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经营单位数量众多,且规模小,布局分散,产能产量严重过剩,价格竞争成为主导。
面对行业惨烈竞争,企业只会走2条路:一条、自我创新;另一条、抱团创新。
总结一下,或许,农资行业正在等待一场大洗牌,大佬们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因资源、技术等短板,中小农资企业将会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但不管如何变化,懂时、识势者一定不会输得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