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当前的一件大事。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提出,到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既是对于扶贫工作的决心,也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和目标。
扶贫主要有8个方面的路径和措施: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扶贫工作的重心在于,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减贫目标。
对大多数的贫困地区而言,致贫原因基本包括两种:家庭支出过大、家庭收入太少。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帮扶*策里,都通过社会保障*策及财*兜底等形式减免贫困家庭的大额开支,而增收则主要是通过产业扶贫。
电商扶贫应是产业扶贫的先锋力量
电商扶贫的实质,是帮助贫困地区把农产品畅通无阻地卖出去。许多贫困地区都有着非常丰富且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推广增收途径。电商企业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上线了专门的兴农扶贫频道,采取*企共建的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县级*府负责推荐当地优质农产品及运营企业,阿里则负责在旗下的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售。年12月,阿里巴巴成立了脱贫基金,计划在五年内投入亿探索互联网+脱贫模式。截至年10月,阿里兴农扶贫项目已落户全国19个省份、个县市,兴农扶贫频道已销售农产品49亿件,销售额达亿元,培育农产品品牌个。
事实上,参与扶贫的电商企业要做的,不只是做好销售端那么简单。阿里巴巴在建设完整的产业链,运用自身的平台资源和技术力量,走数字化电商脱贫之路:一方面通过打造“直供直销”供应链体系,让贫困县优质农货直达城市餐桌;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大数据分析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地方*府寻找和培育特色产业。这也是阿里巴巴CEO张勇所倡导的“订单农业”:洞察市场需求和价格,以适时扩大或缩小生产,形成农业上的C2B模式。正如张勇所言,科技不只是替代劳动力的,真正要解决的是劳动力解决不了的问题。
除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每日优鲜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着扶贫工作。京东打造的“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等蜂来”等扶贫品牌已日趋成熟;拼多多推出了系统性工程“多多助农”,农货小组和扶贫小组联合深入各地农产区,每周精选两到三款优质农产品推荐给全国消费者;苏宁的扶贫项目“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落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年全年培训超过40万人次;每日优鲜投资孵化的社交电商“每日一淘”自年4月上线以来,已对接了多个贫困地区,上线了款扶贫商品,达成了过亿元的销售额。
电商扶贫对电商企业而言,既是其重要的发展机会,也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直播、短视频应成为脱贫新工具
在快手上有一位网红“迷藏卓玛”,被网友们称为“松茸西施”,目前拥有多万的粉丝。在快手平台上,“迷藏卓玛”格绒卓姆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帮助整个村子卖了30多万元的虫草,成为快手“幸福乡村计划”的带头人之一,也因此被央视财经频道作为“中国电商扶贫在行动”的案例被报道。
年8月,快手推出“家乡好货”项目,旨在运用平台的流量和技术优势,挖掘与推广贫困地区的特色物产,支持物产背后的新农人,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造血。9月,快手启动“5亿流量”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价值5亿元的流量资源支持,在平台内重要位置长期展示和推广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特产,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短视频的“带货”能力毋庸赘言,而直播更是推广农产品的利器。淘宝直播自年上线以来,在过去三年间约有10万农民在进行直播;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大学开设的的精准扶贫“县长电商研修班”,让一些贫困县的县长学会了利用淘宝直播卖货。
年11月,今日头条在国家级贫困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与西瓜视频联合举办“山货上头条”直播活动,向头条用户展示及销售当地特产。两次直播及回访观看人数超过万人,点赞总数高达66万次,产生的销售额超过15万元。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年6月,我国移动端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5.78亿,占全体网民的73%。用户基数大、覆盖范围广,加之创作门槛低、互动性强,短视频与直播已成为贫困地区让农产品“走出去”、与消费者沟通的新途径,也成为互联网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
此外,除了推动农产品上行的电商和直播,也有一些创业者通过直播平台向贫困地区的农民介绍扶贫技能,比如介绍怎样科学养鸡等,这也是一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