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研究广东城乡空间生态规划下传统农业模式更
TUhjnbcbe - 2023/2/24 8:21:00

编者注: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着重于研究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是紧紧围绕针对土地和空间而进行的物资规划,这对于我国目前城镇发展阶段尤为重要。存在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的“桑基鱼塘”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大实物遗存,但“桑基鱼塘”只有种桑—养蚕—养鱼并相互促进,同时产生一个内部生态循环系统,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珠江流域的“桑基鱼塘”,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消退。通过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对传统桑基鱼塘进行规划改造,重焕活力,本文以广东顺德杏坛镇为例。

一、传统桑基鱼塘模式当下困境

(一)传统桑基鱼塘模式

历史上,顺德以“桑基鱼塘”、“南国丝都”闻名。桑基鱼塘生态平衡系统其基本原理是: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塘泥(含有鱼粪)肥桑→桑叶喂蚕,如此循环不已,保持生态系统内相对稳定平衡。顺德的“桑基鱼塘”基本上按“四基六水”方格网状布局,旧时塘基上多种桑树,如今发展为菜基、果基、林基。“桑基鱼塘”是顺德特有的生态型农业生产模式,是岭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面临困境

这种桑基鱼塘模式受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正日渐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与日俱增,农村耕地和鱼塘面积速度递减;另一方面,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少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造成鱼塘摁荒或管理不善,桑基鱼塘的文化传承出现断层,面临可危的困境。

二、生态空间现状和特色分析

(一)杏坛是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古城

至明清,顺德已成为珠江三角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顺德祠堂南海庙”就是当时绝好的写照,形成了地区特有的岭南祠庙文化,杏坛镇选存了众多以祠庙建筑为主体的文物古迹。杏坛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村落的布局大多是依水而成。,桥、流水、大树、人家的结合,充分表现了岭南水乡区别于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特色和空间景观,也是岭南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水网地区特征明显

杏坛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水网地区特征明显。杏坛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珠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地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外围由容桂水道、甘竹河、东海水道、顺德支流及西江环绕,区内东海大涌贯穿镇域东西,是生态型基塘农业的良好载体。境内土地肥沃,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西部象山和南部马宁山突兀,为镇内制高点。

(三)岭南桑基鱼塘的典型代表

基塘农业是岭南地区独创的一种农业生产开发模式,是历代劳动人民为适应经济发展而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一种科学生产方式。注重继承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推广发展形成了观光农业生态区,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成为杏坛发展旅游观光事业的新资源。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杏坛镇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待保护、挖潜、组织和利用,以创造自然的田园风貌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城乡生态空间规划的发展策略

(一)确定总体目标,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确定总体目标,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立足本镇的现状特征及实际情况,以珠江三角洲城区群发展为背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发展城郊型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集约型第二产业,保障生态型第一产业发展,把杏坛建成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村镇建设现代、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村镇。第三产业配合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组织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基塘农业区的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业为主调,发挥传统村落和传统农业优势,力争创建生态农业观光和岭南水乡游览为特色的新品牌。

(二)利用农业发展构筑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区

通过基塘整治提高农业的集约和规模生产水平,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农业生产走技术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在确保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形成以水产养殖为主、绿阴成行成区、旅游度假穿插其中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型农业景观带,并以此构成全镇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区,设立农业观光休闲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三)城乡空间生态体系与农业、绿化景观系统及旅游规划相结合

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在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分配上要集约发展,适度集中,合理布局。根据杏坛镇的城镇形态,其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定为“一心”、“二点”、“三轴”。

一心指镇域核心即镇区,是全镇*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中的核心。二点指高赞、光华两个副中心,是对行*村及东北部的市、镇两级工业区在生活服务上的配套补充。三轴指杏龙路、百安公路、二环路三条经济发展轴。杏龙路及两侧的建设区组成杏龙路城镇景观轴,以杏龙路园林景观大道为主轴线,以工业建筑景观、民用建筑景观和中心区景观及绿带为主体,沿主干道路形成城镇景观轴。百安公路是联系镇域西部各村的经济发展轴;二环路是联系镇区和城区容桂区的纽带,也是杏坛北部历史文化风貌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北接百安公路,往南通过高赞大桥与容桂相连,其北段将逢简、古朗等传统村落结合为陆上旅游网络。

总结

基塘农业、水乡特色、文物古迹需要控制与保护。一方面,将传统的生态型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历史风貌保护及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另一方面,将生态规划渗透到空间规划体系中,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建设的蓝图。以基塘农业、岭南水乡为特色的旅游项目纳入珠三角旅游体系中,一个现代化城乡空间生态型的杏坛镇,景观与功能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得以充分体现,昔日的“桑基鱼塘”以一种崭新风姿展现于世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究广东城乡空间生态规划下传统农业模式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