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合肥,乡村大地处处稻浪滚滚、谷香飘溢、农机轰鸣,为秋天染上金灿耀眼的丰收色调。
行走其中,从田间地头到天上“云”端、从气象服务到储粮售粮,一项项“科里科气”的新技术、新设备,勾勒出了“藏粮于技”的生动图景。种“科技稻”、手机成“新农具”、气象预警“知天而作”……如今,庄稼田里发生了很多改变,从“靠天吃饭”变成“靠科技吃饭”,有大智慧。
水稻新品种
扛住高温干旱天气考验
金秋十月,正是水稻收割季。
10月16日上午,在长丰县岗集镇牛寨村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园丰大节水抗旱稻试验基地里,优质节水抗旱稻陆续成熟,收割机正开镰收割。稻田里一派忙碌的劳动景象,构成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刚刚过去的这个盛夏,高温和干旱天气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可这片试验田里,60余个优质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扛住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考验,预计亩产在到公斤之间。
节水抗旱稻。
这些新品种有“旱优”“旱优”“旱两优”“沪旱”等。“旱优”无疑是这块试验田的明星水稻品种,其播种期为6月12日,始穗期为9月5日,经历了高温和干旱天气,这片水稻长势良好。
“‘旱优’是旱直播、旱管的水稻,通俗地说就是旱地长的水稻,不需要灌溉和移栽。”丰大种业总经理王海燕告诉记者。
“今年夏季出现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部分水稻品种经受了高温干旱考验,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王玉玺告诉记者,目前节水抗旱稻在多个省份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万亩,今后将逐步推广至万亩。
节水抗旱稻是通过将现代水稻高产优质特性与旱稻的抗旱耐旱特性结合,进而培育出的新型栽培稻品种。节水抗旱稻可像小麦一样“旱直播旱管”,也可“水直播旱管”。
节水抗旱稻优势在哪?王玉玺介绍,低洼易涝地、山改田、滩涂地都是节水抗旱稻适宜生长的目标区域。能在如此广泛区域普遍适种,关键就在于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抗旱、易种等显著特性。
“实践证明,在实现节水50%情况下,节水抗旱稻亩产达公斤左右。”节水抗旱稻研究领*人物、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说。
据介绍,节水抗旱稻不需要灌溉、移栽,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节水抗旱稻可以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减少面源污染及碳排放90%以上。”
节水抗旱稻栽培是一种全新的稻作方式,本地无先例可以参考使用。专家介绍,节水抗旱稻在国内的推广面积已达每年多万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想要让节水抗旱稻再上新台阶仍需多方发力。“我们建议,主管部门早日将节水抗旱稻推广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技术意见供基层培训使用。”相关专家表示。
据了解,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已于上月底在合肥成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长丰县人民*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龚丽英告诉记者,长丰是农业大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该中心将在长丰县筛选水稻品种进行试点,然后进行相关推广。此次活动是合肥市全力打造“种业之都”系列举措的一部分。
合肥市《种业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通知提出,到年,合肥初步形成“种业之都”基本框架,要在全国种业行业中有影响,培育全球种业10强企业1家,全国10强企业2家,水产良种领*企业1家,打造种业知名品牌10个以上。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灿红介绍,合肥将全力打造种业上市公司合肥板块,量身定制上市辅导服务,落实*务事项办理绿色通道。预计到年,新增上市种业企业2家以上,总数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AI+装备让“舌尖上的安全”有底气
在庐江县,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于田间地头,将成排的水稻卷入,“吐”出秸秆碎末,直接还田。收割机驶过的田野平整干净,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淡稻香,引来成群的鸟儿嘬食、盘旋。
和传统收割机不同,联合收割机是“收割机+脱粒机”的升级版,可一站式完成收割、脱粒、茎秆分离、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联合收割机一天可收割稻子50多亩,再加上工序缩减,工作效率至少比人工收割快20倍,还比人力便宜。
收割机上有个黑色盒子,这是它的“智慧大脑”——北斗农机信息终端监测系统,利用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可以按照预定路径实现自动行进、自动对行等精准作业,并能准确采集农田位置、收割里程、行进轨迹、工作进度等信息。农机作业数据一目了然,工作监管有据可查。
“过去,收割了多少面积都靠人工估算,难免存在误差。有了智能科技,所有信息一清二楚、透明直接,不仅准确、公平,还便于更好地安排农产计划。”农机手赵新友介绍,系统还搭载了检测识别技术,可精准探知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度,“种地质量怎么样,心里跟明镜似的。”
连上物联网,北斗系统还可实时传输各项运行参数,自动生成图表分析图、可视化呈现,用手机APP就能查看。“不用出门,在家动动手指就知道干了多少活、干得怎么样,就算在城里也能管好乡下田。”这几年,赵新友在田间接触过不少“智慧农业”应用,庄稼地变得越来越“聪明”,粮食丰收更有底气。
工作人员利用温度传感器对土壤表层温度进行观测。
合肥不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还用上了“物联网+”的智能烘干,可实时监测烘干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风量等,系统一旦发现哪个区域温度高会发送提醒,通过计算机终端和软件操作可以远程控制。
色选是保障粮食品质的关键一环,一款来自合肥“智”造的色选机,为“放心粮食”出品赋“智慧”。用高速摄像机对大米进行扫描后,色选机的核心处理芯片可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出大米中的霉变粒、垩白粒,以及玻璃、塑料、并肩石等恶性杂质,并能驱动磁悬浮喷阀进行“靶向剔除”,精准无误。
在谷糙分离段,设备还能甄选出多个品种的营养米、功能米,在合理去除稻壳和皮层的前提下有效保留营养成分。此外,连接上全景品质分析仪,可实时检测白度、脱壳率、碎米率等品质数据,并智能调控加工生产程序,让每一粒米都符合标准。大米加工多环节数字化,为粮食品质添后劲。
来源/江淮晨报合报全媒体记者/周洪王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