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忻城县广袤大地处处迸发着生机活力。桑蚕、甘蔗、玉米、百香果等农作物的田间地头,群众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忻城县紧紧围绕农业稳县战略,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壮大桑蚕、甘蔗、玉米、百香果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在传统和特色上齐发力,向高端、精品靠拢,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带动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做实产业文章大众小众齐发展
3月29日,笔者来到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基地,看到这里已经有工人开始忙碌打扫蚕房、消*等,为今年养蚕工作做准备。据介绍,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基地已于3月25日开始养育第一批小蚕,预计4月9日养到四龄标准分发到农户家中养殖。目前群众正在对桑树进行护理,为养育四龄蚕做好准备。基地的首批四龄蚕已经预售完毕,主要是城关镇加海村、尚宁村和龙头村,红渡镇渡江村、古钵村、六纳村和六蝶村等附近地区的农户预定购买。
“祝贺板内村与广西万通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中草药保价收购协议,为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发展贡献企业力量。”同样是在春天里,忻城县古蓬镇板内村是另一番景象,当地种植的多亩草珊瑚终于不愁技术和销路了。前不久,板内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赴南宁市考察,成功与药企签订中草药收购协议。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伟介绍,计划三年内将草珊瑚种植规模扩大到亩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50户以上群众开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户均增收元以上。
今年一开春,忻城县认真组织谋划新一年产业布局,除桑蚕、玉米、甘蔗等传统产业外,赤松茸、黑甘蔗、草珊瑚等一些小众产业也相继在农村种植发展,并且大部分都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产业体系更完善、生产体系更合理,让农户融入产业体系,带动农户增收。
推进“桉退蔗进”“甜蜜事业”稳发展
“我现在响应*府号召,把桉树清理后种植上甘蔗。”3月21日,正在红渡镇渡江村北巷屯自家耕地里清理桉树的村民*忠英说。
*忠英家里共有桉树5亩,响应*府号召,目前已经全部把桉树清理,计划改种甘蔗。红渡镇渡江村位于忻城县中部,耕地面积1.23万亩,是红渡镇耕地面积最大的村,也是该镇甘蔗种植面积最多的行*村。红渡镇以渡江村为示范,抓点带面,全力推进“桉退蔗进”工作。截至目前,该镇新蔗种植已经完成亩,桉退面积亩,蔗进面积亩。
红渡镇“桉退蔗进”工作是忻城县遏制耕地“非农化”推进“甜蜜事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忻城县围绕大力实施“藏粮(糖)于地、藏粮(糖)于技”战略,以稳住粮食和甘蔗种植面积为目标,开展“桉退蔗进”三年行动,重点清理已建成“双高”基地和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双高”基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违规种植的速生桉和其它非粮食作物,确保甘蔗生产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不减少,甘蔗、粮食种植面积不下滑,保证全县三年内“清桉”面积1.1万亩,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0.78万亩以上。
自“桉退蔗进”工作启动以来,忻城县早布置、早宣传,形式多样,动员各级领导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形成一张全覆盖“宣传网”,目前全县“桉退蔗进”工作稳步推进。截至3月21日,全县完成“桉退”面积亩,新植蔗面积亩,甘蔗种植总面积达亩。以“桉退蔗进”为契机,甘蔗产业在忻城县正得到有效推广,以该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正在逐步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