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许琴江雅朱勤
摘要:对池州市*精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池州市*精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九华*精亦称地藏*精,基原为百合科*精属植物多花*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食药两用,富含人体中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中气、强筋骨、降三高的作用,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九华*精是集药、食、赏3用于一体的植物,目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精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为了*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池州市*精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1池州市*精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年池州市委、市*府出台《池州市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以来,通过财*资金的有效引导,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九华*精得到了大力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九华*精种植面积约.hm2,主要分布地点:贵池区在涓桥、梅村、里山、墩上等乡镇,青阳县在酉华、新河、乔木等乡镇,东至县在花园、泥溪等乡镇,石台县主要在仙寓、七都、矶滩等乡镇。其中以青阳县为主力*,种植面积约.9hm2,大面积种植基地18个,建有“十大皖药”标准化种植基地1个,*精GAP种植基地2个。育苗基地21.33hm2,其中块茎育苗17.33hm2,种子育苗4hm2,开发选育“九臻1号”“九臻2号”优良品种2个。
全市现有九华*精加工企业9家,开发九制*精、*精酒、*精茶*精系列产品共计30个。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年加工量约t,销售额约万元,是池州市加工规模最大的市级*精加工龙头企业。池州市九华*精相继获评国家森林生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有省级著名商标1个(吴振东),池州市知名商标3个(祥悦林、九华地藏、御九华)3个,获绿色食品认证*精产品4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
2池州市九华*精产业的发展优势
2.1历史文化
早在唐代,皖南地区就有了种植*精的记载,在唐诗《寄王侍御》“见欲移居相近住,有田多与种*精”和《见李白诗又吟》“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精食有余”中分别提到了*精栽培。据《九华山志》记载,唐朝开元年间,朝鲜王子金乔觉来九华山开辟佛教道场,平日即以野生*精为食,真身至今不腐。到明清时期,九华*精已经颇有名气,清代光绪年间《九华山志》曾记载:*精是池州市的特色产品,载入史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列为安徽省3珍(冰姜、毛峰茶、*精)之一。《青阳县志》中也有明确的记载:*精“虽处处有之,唯以九华山者为上”,说明清代安徽人已经认识到九华*精的独特和珍贵,并作为当地的特色珍品,道地药材。
2.2自然条件
池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是安徽重点林区,林地面积.59hm2,为池州市*精林下种植提供了林地资源优势及立体小气候资源优势。既利用了林业资源优势,又避免了毁林造林的尴尬现状;既可做到生态种植九华*精,减少九华*精种植投入,提高品质,增加收入,又可以弥补林业单一种植经济效益低、需时长的问题。
2.3科技支撑
池州市年成立了九华山*精研究所,积极对接温州医科大学的科研资源、产业资本及产业资源。同时,池州市*府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科技厅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对接,让科研前沿单位与*精生产及加工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推动*精产业经济发展。
2.4*策扶持
自年以来,市委、市*府连续出台《池州市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奖补*策》扶持*精产业发展。年、年对新建九华*精连片00m2以上的种植户,按0.75元/m2进行奖补;年、年按0.45元/m2奖补。年对新种植九华*精00m2以上、种植九华*精0株/hm2以上的种植户,按购买实生苗或组培苗0.4元/株补助;对培育组培*精苗达到大田推广技术水平的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对当年新建的面积3.m2以上标准连栋温室,按照44.98元/m2给予一次性补助。
2.5经济效益可观
种植*精可以带动农民致富。调查中了解到大田标准化种植,无自然灾害前提下,4年采挖,平均产鲜*精37t/hm2,收入4万元,扣除成本2万元,年均收入元。此外,*精可林下种植,也可套种,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3存在的问题
3.1前期投资压力大
一是投资成本大。*精种苗投资相较于其他经济作物,投资相对较大,一次性投入成本需4.50~7.45元/m2(不含土地租赁、人员工资等),让部分企业、农户放弃,种植规模总体偏小。二是投资周期长。因其生产周期较长(3~5年),持续不断地投入需要稳定的资金链予以支持,给企业、农户造成一定压力。三是企业融资难。企业、农户相关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融资难问题还存在,这也限制了*精产业的发展壮大。
3.2技术研发较滞后
一是种植技术不成熟。对九华*精的育苗、栽培技术还没有规范化操作流程,大多仅凭经验操作,成熟度不高。二是产品研发待深入。九华*精产品研发加工存在严重的自发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较为匮乏,产品的深加工还有很大的空间待开发。三是技术人才较匮乏。主管部门、市场主体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创新能力薄弱,限制了*精种植和生产等技术的探索研究。
3.3销售市场待规范
一是产品标准未出台。对九华*精的产品需要达到哪些指标未作具体规定,市场上的九华*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标志使用较混乱。九华*精作为一块金字招牌,在地理标志的使用上,规范性不高,企业和产品认证上还需要加强审核。三是内部竞争压力大。销售市场存在严重的自发性,规模集体效应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九华*精整体走出去。
3.4市场认知度不高
一是宣传手段较单一。宣传存在视野不宽、思路死板、办法不多等问题,专题报道、宣传片制作和大型户外广告设计等宣传策划和设施相对滞后。二是宣传内容待丰富。宣传主要停留在九华*精的历史及主要功能介绍方面,围绕产业发展、药食同用的新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广度不够。三是宣传重点模糊。九华*精的宣传重点应针对“九华”和“养生”2个群体,但当前的宣传没有重点,效果不明显。
4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加大*策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指导管理。整合各部门的人员力量,成立专门的机构,统筹做好对*精产业发展的指导与管理。二是给予资金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精生产经营贷款力度,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市本级对九华*精产业的财*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专项项目资金。三是推进风险保障。与相关保险公司协调,将九华*精等种植业产品纳入农业保险产品序列,给予*策性保险,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4.2强化技术研发指导
一是推广规范化种植。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用合作,推广应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多花*精栽培技术规程》,聘请有关专家作为产业发展技术顾问,促进九华*精基地规范化种植。二是深化产品研发。加快九华*精产品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精深加工,拓宽九华*精产品开发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引进。一方面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用合作;另一方面,加强本地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一名首席专家,打造一支科研队伍,强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
4.3加强品牌标识建设
一是抓紧出台产品标准。加快九华*精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明确产品所需指标,确保九华*精产品正宗、质量可靠。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合体的平台作用,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内部合作,对九华*精地理标志标识使用、九华*精产品品牌保护等进行具体研究。三是促进产品质量认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医药旅游基地等,真正把九华*精产业做大做强。
4.4提升宣传效果
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府牵头采取多种方式强化*精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农产品展销会、新产品发布会、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等,扩大九华*精影响力。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大型户外广告、拍摄宣传片,以及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九华*精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做好宣传结合文章。推进九华*精产业与旅游、养生、饮食服务业、文化等有机融合,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扩大消费者对九华*精的认知范围,努力把九华*精打造成为地方特色产品。
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对外招商。落实招商引资相关*策,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优惠*策,真正引进有经济实力、有相关经验的企业入驻池州市进行九华*精规模化种植、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二是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以九华*精为主的生产、加工、贸易领域的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大对现有九华*精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池州市九华*精产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杨许琴(—),女,安徽贵池人,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工作。;
作者:杨许琴江雅朱勤
基金:九华*精品种资源保护;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