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water-savingirrigation)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
节水灌溉,是指用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灌溉最大面积的农作物,从而实现增加农业产量和农业种植收益的目的。目前,可采用的农田节水灌溉方法有很多,如大田沟畦灌、喷灌、滴灌等,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节约农业种植时间和成本。
现阶段我国农业灌溉中还是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中灌溉系统老化现象在日常的农业生产当中逐渐凸显出来。农业生产土地经过长期的种植其土壤结构会出现问题,土壤的物理性状发生变化,如出现土层变薄、土质变弱等现象。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我国的有效灌溉面积由年的2.4亿亩发展到目前的10.37亿亩,在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灌溉大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和趋势
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农业灌溉年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约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6%左右。在灌溉面积扩大、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维持稳定,节水灌溉功不可没。截至年底,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亿亩。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其中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将显得更为突出,水资源将日趋紧张。据世界银行调查,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面临水资源危机。联合国预计,到年世界将有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为应对水资源紧张和缺乏,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提倡节约用水。节水灌溉是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农业的必然选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突破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瓶颈,根本出路在节水。各地因地制宜抓节水。东北地区推进节水增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西北地区合理控制灌溉规模,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华北压采地下水,发展低压管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南方地区以渠道防渗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区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过于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会导致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造成农产品品质差、风险大、效益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无从谈起。
绿色发展,环境节约,是我国当前农业的发展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正是高度贴合此形势。近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节水农业的具体实施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严格限制生态脆弱地区抽取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场,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灌溉、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过去,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存在着农户生产规模小,种植面积大小不一,种植地块零散,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投资节水灌溉设备的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推广受到制约。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截止目前,全国土地流转率约30%左右。随着土地流转加速,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将提升对节水灌溉的需求,节水灌溉行业将会面临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想要了解更多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