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医疗行业投资机会解析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行业,最好的赛道是什么?是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的行业。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分解开来说就是:食品、饮料、卫生用品、出行、医疗医药服务。今天仅就医疗医药服务展开讨论。

长文,基本无图,首先说出结论,无耐性观看者直接看结论:

1、以后无创新能力的制药、高值耗材生产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中医中药企业除外)。

2、高值耗材生产企业,如无创新研发能力,倒闭或者被收购是板板钉钉的事。

3、医药相关零售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为势在必行

4、医疗服务提供商(一体化专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诊疗服务)生意越来越红火。医院做大做强。

5、线上医疗服务崛起。

正文开始前,首先说明,本人就是外科医生,没恰任何人的饭,也不需要靠恰饭养活自己,发文纯属讨论,文中如有侵犯到某些人的利益,或说得不对,不全面的地方,欢迎给我指正,我酌情修改。

一、群雄逐鹿、鹿死谁手--以后无创新能力的制药、高值耗材生产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中医中药企业除外)

1、原来的制药市场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是群雄逐鹿,是雌是雄必有分晓。

2、长期以来很多制药企业都是吃着*策的红利,坑着医保的钱,做着最没技术含量的药,天天琢磨着*策的漏洞去赚最多的钱。这么多年过来了,倒也是活得还可以,股价连年新高,5年十倍,10年20倍的比比皆是。

3、什么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得利了?辉瑞、默沙东、拜耳、诺华等得力了呗!你不创新,你不投入研发是不是?没问题他们疯狂投入,每年几百亿几千亿美金的砸,疯狂研发,不断的开发越来越好的新药去治疗疾病,倒不是说他们的情操有多么的高尚,而是这才是制药企业的正道,他们趁着你们相互撕逼,大赚特赚的时间,做出了那么多成果,拿到那么多专利,是不是渔翁得利?

4、什么?有专利,有新药还不算渔翁得利??国家医保局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砍价幅度是什么样的,不知道大家懂不懂,价格腰斩?哈哈,太天真了,直接砍掉90%才是常态。看图!

5、

6、这就造成了什么现象?现象就是,如果A企业所允许生产的药物有10种(全部不属于创新药,没有专利保护期),本轮集采中标2种,那么这企业在这个2个药上就赚不到钱了,再如果,下次集采又中了几个,那么赚钱的方法又少了几个。既然中标都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去,这里说的赚不到钱,是指从暴利变成了微利甚至只能保本。集采是带量的,并且是去除中间商的,微利/保本也比设备闲置好,是吧?暴利变成了微利,甚至入不敷出,这样的公司还有什么投资价值可言?

7、有专利,有新药又是什么情况?集采不会涉及这部分药!

8、OK,那咱们现在开始发力,大力搞研发,大力搞创新,这不就行了吗?你以为是新冠疫苗吗?一年就给你上市吗?想多了吧。美国FDA认证,10-13年,我国药监局8-10年。请问,这些没有研发能力的公司,能扛得住10年吗?

9、最后鹿死谁手,明白了吗?是雌是雄懂得区分了吗?

10、总结,以后谁有创新能力,谁就能活,而且活得越来越好!

二、美敦力为什么是绝对龙头--高值耗材生产企业,如无创新研发能力,倒闭或者被收购是板板钉钉的事。

放图

1.3万的心脏支架直接降价到了均价!这就是集采的力量。

为什么砍价那么狠,企业还能活吗?答案,能!只是活得没那么好而已。暴利变成了微利,企业也不是傻,亏本生意能做嘛?

心内科的东西我不懂太多,隔行如隔山,来个我自己专业的骨科的某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公司A:营业总收入12.57亿元,营业成本最大头销售费用4.10亿元。研发费用1.0亿元。净利润4.79亿元。

公司B:营业总收入3.54亿元,营业成本最大头销售费用1.76亿元。研发费用0.18亿元。净利润0.98亿元。

看出什么来了吗?毛利率50%左右怎么来的?依靠极高的售价,去支撑极高的销售费用,获取极低的净利润。

销售费用是什么?为什么占了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上??这个说出来,就要刺痛很多人的心了。文章也没法发了。想知道的,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