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返乡农民工遭遇创业ldquo滑铁卢 [复制链接]

1#
导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越来越多原本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带着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本返乡创业。然而,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人返乡一段时间之后,遭遇各种创业“滑铁卢”,又被迫“回城”了。

返乡时的雄心、回城时的无奈,鲜明的心境对比令一些创业者尴尬难掩。

人回乡后怎么留住?这对乡村振兴人才养成机制和基层治理来说是一道崭新的考题。

“去而复返”,返乡创业人员诸多心酸

江苏外出务工人员李团此前一直在*从事建筑工作,常年在外漂泊的他根本无暇照顾家中妻小。年,为了与家人团聚,李团下定决心回家创业,在村里搞生猪养殖。

由于不了解*策,他没有提前找相关部门审批,以为在自家承包地上盖猪圈不会有问题。当猪圈建设到一半,镇村联合执法队找上门来,猪圈被推倒,前期的投资也打了水漂,创业梦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如今,李团不得不南下广东,跟着包工头从事污水管道安装工作。“家门口就能赚钱、家人都在身边的日子人人都想,但没钱赚不行,趁我年轻还有力气,在城市里能赚一点是一点吧。”他说。

成刚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父母因意外去世。在最困难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给予了很多生活上的帮助,这在他心里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在外拼搏多年,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后,他打算回乡创业办厂。

“我回到村里成立了一个水果厂,希望以生态农业带动经济发展。”成刚说。但办了没多久,就发现村里能召集的年轻人太少了,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企业运转很困难。

山东人李霜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后在日照一家钢铁企业工作,后回到家乡莱芜创业,研发生产花椒饼肥料。感觉从年创业到现在,怎么也突破不了瓶颈。一起创业的小伙伴留下的已经不多了。

“前几年返乡创业的人确实很多,乡村创业圈也很热闹,但后来身边创业的人慢慢减少,多数人在创业热情被浇灭后,又伤心地离开乡村,重新回到城市打拼,这种情况下人一旦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一名青年创业者说。

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李国敬在家乡从事养殖。朱峥摄

被“硬门槛”“软门槛”戳中痛点

财务、*策、人员状况,往往决定着返乡创业的成败。“二次返城潮”既暴露出基层治理的痛点,也暴露出创业人员素质的短板。

一是涉农创业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一些返乡人员能力有限。江苏*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曼表示,目前乡村的创业机会大多集中在农业和旅游,无论是现代种植和养殖,还是乡村旅游,动辄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的资金。有些返乡创业人员既没有充足资金,又不掌握种养技术,不了解市场,也不懂得销售,一旦盲目跟风便容易失败。“很多人觉得我会种地、会养鸡,就能创业,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二是部分地方“软门槛”过多过高,一些返乡创业项目提前“死在办证路上”。一名创业青年吐槽,现在农业创业用地审批很困难,要经过多层级、多部门,盖几十个章。不少人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条件,但对很多*策不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和哪些部门沟通。从上海返乡创业的某公司负责人说:“最好地方*府有一个综合部门,能够为创业人员提供一些指引,告诉我上哪儿去办证件、办哪些证件。这个很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业上,而不是瞎跑腿。”

三是部分基层*策时常反复,“一刀切”让人很受伤。有创业者反映,有的基层*策变化太快,今天说可以,明天又说不可以,说拆就拆,又很少赔偿损失。

四是返乡创业支持*策存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