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边产地农产品“难卖、滞销”,一边城市农产品价高”买不到、吃不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
图片来源百度
而在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场,盒马鲜生等互联网企业,电商线下开店进军菜市场,“APP”买菜、各种电商社区团购,已将市场竞争的“战火”蔓延至标准化菜场。
上海标准化菜场正在进行2.0版3.0版升级转型,其中“隐藏了”一条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说句心里话,“从田头到餐桌”这条路,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年的投入並不少,但政府有政府的事,市场的事应该由市场解决。
现在有的地方,出现政府助推销售农产品,这种“绕开市场”的做法,对当地合作社市场的培育来说,是有点“拔苗助长”的嫌疑。
图片来源网络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农业发展这条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规模化种植到底有没有发展前景?
其实农业走“一村一品”、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比较适应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单纯的规模化种养殖,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为什么?
对14亿人的中国来说,农业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丰富多样的要求,农业变革也已经在悄然发生。
我国发展农业规模化的平原地区很少,而且这些地区,又是人口密集区,大多数农民还是以散户为主经营着农业。
我国只有新疆、东北部分地区,人少地多,大面积的平原地带,才非常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说,形成规模化的种植户,可以享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并领取到更多的补贴。
有人说,投资农业项目的坑很多,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农业项目创业难成功。
实质上投资农业项目风险大,农产品价格低,现在农产品都是买全国、卖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投资农业,特别难挣钱。
国家对于这一点也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对于创业投资农业生产者,各方面的补贴是比较多。
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包承包制度,适合走“一村一品”、“种养结合”、“精耕细作”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所以我一直在说,一村一品、种养结合是有钱赚的,在外务工的人员返乡创业我很赞同,农村需要你们,农村需要人才。
因地制宜把农民组织起来。发挥“一水土养一方人”的优势,以一个村为单位,农民+平台,依托互联网,也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把农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
善意的提醒,返乡创业者,千万不能凭激情,靠冲动,冲着补贴而去投资农业项目去创业,一定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中国人来说,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饭桌上总归要有多种菜肴,食物链多样性追求,这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性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谢谢